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民族文艺 > 艺谭 >

加强对少数民族曲艺的研究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灿烂文化。曲艺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文艺形式,它是传统文学、音乐、舞蹈、说唱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的演艺文化。不同民族的曲艺艺术各具特色。比如,藏族有“《格萨尔王传》说唱”和“折嘎”、蒙古族有“好来宝”和“乌力格尔”、满族有“子弟书”和“八角鼓”、朝鲜族有“盘索里”、维吾尔族有“热瓦甫苛夏克”和“达斯坦”、壮族有“蜂鼓”和“末伦”,哈尼族有“哈巴”、达斡尔族有“乌春”等。现存的少数民族曲种有数百种,在平时节庆、祭祀等民俗生活中展现,成为少数民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少数民族曲艺面临着如何继承各自传统、走向新时代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少数民族曲艺学科亟待建设,需要我们对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进行系统的梳理。比如,少数民族曲艺的概念,少数民族曲艺的起源、流变,少数民族曲艺的类别、转型等等。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柯琳长期以来关注少数民族曲艺,特别是近几年,她带领自己的学生高乐、范立男进行了“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研究”的项目研究,其研究成果《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研究》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推出。这部著作分为“少数民族曲艺基础理论”、“语言系属与少数民族曲种”和“少数民族曲艺的专题研究”三部分,从宏观到微观,对少数民族曲艺进行了多维度的研究。
    在以往的少数民族曲艺研究中,研究者大多从是按行政区划或民族来进行分类。但是,在本书中,作者先以“语系”的角度进行划分,在大的“语系”之下再按照“民族”来分。柯琳认为,少数民族曲艺有其自身独特的艺术特性,即歌舞叙事,音乐性强。从语系角度入手,也许可以分得更客观、科学与完整,避免了分类的交叉与重叠。同时,这样更便于研究同一语系下的不同民族曲艺文化,比较他们的总体特征和规律,实现全面解读。这同样也能更好地体现少数民族曲艺说与唱、歌与舞密切结合的特性。
    根据语系的不同,作者分门别类地对各个民族的曲艺进行详细的介绍。对于每一个曲种,除了介绍其来源、流行地域、代表作品,还分析其适用的场合,以及背后蕴含的丰富文化。在曲种的选择上,覆盖了绝大多数的民族,但仅选取其最具有代表性的曲种。在第三部分“专题研究”中,作者还对“《格萨尔王传》说唱”、“布依族八音”、“傣族赞哈”、“塔吉克族道斯通”等10种曲艺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他们的流变、形式、内容,以及研究状况等方面都有涉及。
    在宏观分析方面,作者总结了少数民族曲艺的表现特征、基本属性和总体流变。从古至今,少数民族曲艺产生了众多的形态,总体来看,“说”、“学”、“逗”、“唱”是各种曲艺的基本表演技能。但是依靠这几种技能,每个民族的曲种注入了自己的语言、舞蹈、音乐,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种类。因此,我国的少数民族曲艺就具有了这样的表现特征:曲种繁荣、内容广博、底蕴深厚、歌舞突出、服饰独特、篇幅较长、演技多样、演绎生动……同时,少数民族曲艺体现了民族性与地域性、稳定性与即兴性、集体性与通俗性等方面的基本属性。
    综合相关学科的研究经验,本书采用了“文献考证分析”、“历史文化分析”、“逆向历史研究”、“田野调查”、“比较研究”、“跨学科研究”等研究方法。田野调查为研究者提供了感性的经验,而文献考证则为研究者提供了历史的纵深感。而由于曲艺的综合性特征,研究者也必须通过跨学科的研究,对其进行综合的研究。因此,作者将不同的曲种放到少数民族曲艺的整体中进行考量,对汉民族和少数民族曲艺文化的对话性的互动和传播进行比较研究。利用民族学、历史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对曲种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从历史纵线和现实横线来最大限度地展示中华曲艺文化的博大精深。
    少数民族曲艺与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血脉相连,是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这些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信息的少数民族曲艺及其曲本,让我们得以从更广阔的视野来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历史传统,同时也可以通过那些体现现实性和时代性的作品看到当下少数民族人民的鲜活状态。另外,少数民族曲艺以其自身特殊的审美创造方式,在丰富着少数民族同胞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充盈着中华文化艺术的宝库,为中华文艺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可能。如今,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声越来越大。伴随着这股东风,我们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曲艺的研究和传播,让少数民族曲艺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