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民族文艺 > 艺谭 >

开掘中华民族音乐创作的“深井”


    近日,中国音乐学院与北京和景文化古典音乐研究中心在中国民族音乐的创作方向上又有了新举措:他们联合中华诗词研究院及史学界、文学界、音乐界的有识之士,共同研究和创作了一批具体探索和创新意义的民族音乐新作。
    这批作品通过二胡、古筝与民族管弦乐队的协作,筝与笛的合奏,琴与箫与人声的配合以及民族室内乐等音乐形式,并以《山居》(作曲:高为杰)、《古调》(作曲:瞿小松)、《月下独酌》(作曲:刘长远)、《咏莲》(作曲:高平)、《桃花源》(作曲:杜咏)、《净土》(作曲:谢鹏)、《江南》(作曲:王燮)等古意盎然的题材为名,集合成了一台《意象•净土——民族管弦乐原创作品音乐会》。音乐会还没有正式与观众见面,就在业界引起关注。
    中华民族音乐是人类历史上起源最早的音乐之一。早在7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能用禽骨和陶土制作出骨笛和陶埙这样的吹奏乐器。伏羲时代已有丝弦乐器、古琴和瑟,到了黄帝时代,又出现了音律理论。在当时,我国的民族音乐就已经具备了强大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可以说,中华音乐在生命之初,就深深植根于我们辽阔的土地上,深存于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之中,而且一直和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在世界音乐体系中,中国音乐也是特色鲜明、风格独具。它不仅是世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以音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独领风骚。
    只是随着西风东渐,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文化的形态越来越多元化,民族音乐才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甚至民族音乐的研究和创作都出现了瓶颈。不少年轻人对本民族的音乐,不甚了解或者了解得比较轻浅,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而弘扬民族音乐,让民族音乐再次走进广大群众之中,关键还是靠作品。在当代乐坛各种风格、各种流派都不断发展的多彩环境中,想做出来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音乐,则必须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汲取民族文化的魂魄。
    中国音乐学院和北京和景文化古典音乐研究中心的创作者们,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才决定“跳出音乐做音乐”,在民族文化的厚土中打一口音乐创作的“深井”。项目主持人张尊连和总策划王燮挑起大梁,集结了文学家、史学家、音乐家这三方人士,从中国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入手,从群众最为熟知、也是最感动人的文学意象中,选取经典的民族情怀和普世价值,并最终由高为杰、瞿小松、刘长远、高平、杜咏、谢鹏及王燮等几位音乐家担纲,写出了七部民族音乐的新作。
    这七部音乐,可以说主题相似又各有千秋。如高为杰的《山居》,其创作灵感则来自于王维的《山居秋暝》诗意。乐曲通过几个音的重复,用支声手法在这些音上按一定的节律拉出旋律,由不同乐器表现。虽然形成多声线条,但本质上又是单声音乐,从而表现出了“空山新雨后”的人文情怀,让听众感觉即简单又丰富,即沉醉于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又似乎进入了心无羁绊的冥想。瞿小松创作的《古调》,追求的是一种单纯朴素的音乐形式。
    作曲家采用高音笙、新笛、箫和键盘排笙做为主奏乐器,四声部自然复调,编曲所用的材料完全取自歌调本身,制造出了纯净至美的意境。而高平的《咏莲》,则在古琴和箫的音乐架构中,别出心裁地加入了人声。通过暮烟、寻梦、咏莲、飘残这四章,把一池碧荷的摇曳多姿展示得淋漓尽致。尤其是著名女高音吴碧霞演唱的人声,更是将李商隐诗中“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的点睛之笔精彩演绎,让这部作品与观众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可能是出于对人们在纷繁的快节奏生活中,更向往内心宁静的思考,参与这次创作的音乐家们不约而同地把重点放在了打造深远、宁静、单纯、简洁的音乐风格上,每部作品几乎都散发着民族情怀,充满了东方气韵,又闪现着时代色彩。从第一个音符开始,音乐就把人们带进了一方净土,在笙箫管弦的美妙音律中,冥思静想,放松身心,怡然自得。
    应该承认,中华传统文化的深邃与厚重,为这几部音乐注入了清雅的灵性,同时也激发了音乐家们的创作激情。不仅高为杰、瞿小松、刘长远、高平、杜咏、谢鹏及王燮等作曲家悉心钻研,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指挥家金野、刘顺,歌唱家吴碧霞,演奏家张维良、邱霁、巫娜、王华、王洋等音乐家以及华夏民族乐团、紫禁城室内乐团也都积极投入到二度创作中,将每个作品都反复诠释,精心打磨,并赋予这台音乐一个颇有禅意的名字:“意象·净土”。
    “意象·净土”民族管弦乐原创作品音乐会的推出,其实是十年磨一剑。有心人可能早就注意到,和景文化古典音乐研究中心曾经在前几年就推出过一些改编和原创古曲,也在北京音乐厅等地进行过演出,但都没有这次投入的时间长、力度大。他们也是在逐年的创作过程中积累了经验,知道要真正拿出有生命力的古典音乐作品,是即要在音乐品质上求精求细,又要放开眼界,增加视角,为音乐注入更深的内涵。因而才有了与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华诗词研究院共同开启“音乐寻根之旅”的这场盛举。
    尤其在项目主持人张尊连和总策划王燮的努力下,“意象·净土”的民族音乐创作已被正式纳入2015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这意味着艺术家们为传承中国民族音乐事业所付出的努力和构想,得到了更多更广泛的认可。
    “意象·净土”民族管弦乐原创作品音乐会还没有正式与观众见面,但据说在网上预售的国家大剧院的演出票,已经销售火爆。人们对本民族音乐新作的期待,由此可见一斑。是的,如果可以在音乐中,让我们去感受古代庙堂礼乐的肃穆、民间歌谣的自由、文人乐曲的洒脱、自然风情的宁静,去获得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那么何乐不为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