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处所倒装结构句法生成的语段解释(8)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3:11:25 《外国语》 韩景泉 参加讨论
3.3 空虚词主语 根据Postal(2004:42)和Bruening(2010:46),居于处所倒装结构句法主语位置的是一个与虚词there相对应、但没有语音或形态表现形式的空虚词主语(pro),句首介词组并不是句子的主语,而是位于空虚词主语前面的位置上。用以支持本分析的证据是处所倒装句往往允许使用显性的虚词,例如: (30)a.Under the bed[pro]was found a large snake. b.Under the bed[there]was found a large snake. 以上分析将处所倒装结构处理成虚词there结构,解释了谓语动词与后面NP之间的数量一致关系。然而,它们也有不少明显差别。例如,虚词there结构通常不允许动词后的NP为有定性成分,表现出了“有定效应”(definiteness effect),而处所倒装结构则没有类似的限制。Postal(2004)主张用有定效应区别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虚词,但这样做本身意义不大。空主语虚词分析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为个别结构特设规则,因为英语不属于主语脱落(pro-drop)语言。如果不能证明该空主语虚词在其它结构中存在,孤证单行,证据效力太低,缺乏说服力。值得注意的是,英语有时的确允许某些结构的虚主语删除,但所涉及的都是非人称虚词it,而不是there。此外,相关证据表明,句子运算时所选取的词汇阵列中是否含有虚词there,运算的机制很不一样,具体情况下文论及。 3.4 介词壳假设 在最简句法理论框架下(Chomsky 2000,2001),Soltan(2003:34,43)提出处所倒装句的动词选择一个谓词复合体作补足语。该复合体属于一个介词性小句,是以一个功能介词(functional preposition)(记作p*)为中心词的投射p*P,处于其标志语位置的是限定词组DP(即本文的NP),处于其补足语位置的是处所介词组PP。从外观上看,形成功能介词组为外壳(shell)、实义处所介词组为内核(core)的p*P-PP双重介词投射,见(31a)。假设p*P构成语段(phase),p*作为探针搜寻到了充当介词宾语的处所DP,并将其连带介词(即整个PP)一同吸引移位到p*P的外层标志语位置(31b)。在随后的运算过程中,PP作为最近距离的目标通过最短移位,先后移入时态中心词(Tense/T)和标句词(Complementizer/C)的标志语位置,见(31c、d),T与动词后面的DP保持人称和数量一致,从而派生出处所倒装结构。 上述分析可较好地解释介词组的句法移位及其所表现出来的主语与话题特征。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介词壳分析模拟动词壳分析,其有效性还待于进一步考察;(二)最简句法框架下已获确认的语段包括CP和及物性v*P,但介词结构并不在其中,断言介词结构是否具有语段身份为时尚早,需要进一步论证;(三)根据该分析,倒装句与对应非倒装句中的p*P具有不同属性,只有前者给p*指派了EPP特征,因此吸引PP的句法移位。这种处理办法其实就等于为个别结构专门量身制定特别规则,其硬性规定痕迹过于明显,完全违背了作者自己所追求的跳出特定结构论结构的初衷;(四)前置PP移位的最后落点位置不明确,对其移位动因的解释十分牵强。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句法制图理论在中国的新进展
- 下一篇:汉语否定句全量宾语的语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