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话甚低语调及其功能——兼论语气词“啊”“吧”的性质(1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8:11:52 《语文研究》 贺阳 刘芳 参加讨论
为了避免被试在听辨过程中采用排除法,我们把录制所得的40个句子首先分成两组,即测试一和测试二,使相同语段不同语调的句子不出现在同一组测试内。因此,测试一和测试二分别包括20个句子,前10句是“D+啊”句,后10句是“D+吧”句。“D+啊”句中有5句是用一般低调说出的,有5句是用甚低语调说出的,但顺序已被打乱,是随机排列的;“D+吧”句与此相同。由此,测试一和测试二实际上都分别包括四类句子:A类(“D+啊+↓”)、B类(“D+啊+↓↓”)、C类(“D+吧+↓”)和D类(“D+吧+↓↓”),每组测试的每类句子各有5句,每组测试的每类句子各提供一个如下示例: (15)测试一:测试二: A.今天是你生日啊。↓B.今天是你生日啊?↓↓ B.老王知道这事啊?↓↓A.老王知道这事啊。↓ C.他想住在通州吧。↓↓D.他想住在通州吧?↓↓ D.他可能回家了吧?↓↓C.他可能回家了吧。↓ 录音材料编制完成后,我们先请三位北京人(1男2女,都在北京出生长大,不会其他方言,听力正常)对录音材料进行听辨,三位听音人一致认为录音听上去自然顺畅、符合北京话的实际情况,并且认为所录的语句是按我们要求的语调说出的。然后我们再请30位北京人作为被试,正式进行听辨实验,其中15人进行测试一,其余15人进行测试二。 听辨实验中,我们用笔记本电脑播放事先编制好的实验材料,要求被试戴耳机依次进行听辨。每个新句子播放之前有提示音;每个句子播放3遍,每遍间隔3秒;不同句子之间间隔5秒。被试听完每个句子后,在5秒时间内判断所听到的句子是陈述句还是疑问句,并在答卷纸上进行标记。根据上述实验方法,A类(“D+啊+↓”)、B类(“D+啊+↓↓”)、C类(“D+吧+↓”)和D类(“D+吧+↓↓”)四类句子都分别受被试判断150(5×15×2)人次。 实验结果显示,A类句子的听辨正确率为96.7%,B类句子为90.7%,C类句子为82.0%,D类句子为84.0%。也就是说,对句末语气词为“啊”的一般低调句,96.7%的人次听辨为陈述句;对句末语气词为“啊”的甚低调句,90.7%的人次听辨为疑问句;对句末语气词为“吧”的一般低调句,82.0%的人次听辨为陈述句;对句末语气词为“吧”的甚低调句,84.0%的人次听辨为疑问句。 我们认为上述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的看法,即句末语气词“啊”“吧”并不是疑问语气词,以往算在它们头上的疑问语气功能主要是由甚低语调实现的。同时我们也看到,A类和B类句子的听辨正确率都在90%以上,但B类句子的听辨正确率不及A类;C类和D类句子的听辨正确率都在80%以上,但不及A类和B类。在我们看来,可能的原因有:其一,任何语调的功能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面的。如前所述,甚低语调与句末语气词“啊”同现时,其功能语气是表示求证,但也可以表达“惊讶”“意外”“责怪”等情感语气,当重在表达这些情感语气时,甚低语调的功能语气意义可能受到抑制,使其并非绝对不能用于陈述句,这与高语调通常用来表达疑问语气,但当其表达特殊的情感语气时也可以用于陈述句是一样的道理,在不提供上下文和情景语境的听辨条件下,这一因素可能会对B类句子的听辨结果有所影响。其二,语气词“吧”本身的“测度”义对听辨结果有一定影响。在不提供上下文和情景语境的听辨条件下,带句末语气词“吧”的句子是表陈述还是疑问,有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有理解上两可的现象,可以理解为说话人只是陈述自己的测度,也可以理解为说话人就自己的测度向对方求证,因此,C类和D类句子的听辨正确率比A类和B类低一些。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150年前泉州两种中西闽南方言文献音系比较研究
- 下一篇:北京话是一个重音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