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异读的形成模式与北京话的文白异读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11:11:44 《中国社会科学》(京)20 李蓝 参加讨论
作者简介:李蓝,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732)。 内容提要:基于早期文白异读的研究成果,可对现代汉语方言中文白异读的形成模式加以归纳,除学术界此前已有初步共识的相互借用、权威方言影响、强势外来语覆盖等几种模式外,通过贵州毕节方言文白异读的情况可知,因方言混合而导致的文白异读也是一种重要的形成模式。根据现代北京话的音系特点、地理分布形态、移民来源和历史文化背景,其是明清两代河北和山东移民在东北混居以后形成的一种混合性方言。从方言混合的角度来解析北京话的文白异读,可以将其离析为不同的方言层次:其文读音是山东方言的读音,而白读音是河北方言的读音。北京话文白异读反映的实际上是不同来源的方言差别。 关 键 词:文白异读/形成模式/方言混合/毕节方言/北京话 一、早期的文白异读研究及文白异读的基本特点 汉语中的文白异读是一种与汉字有密切关系的语言现象,是汉语重要的语言特点之一,富有语言学价值。一些语言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与文白异读研究有密切关系,如属历史语言学范畴的历史层次理论就直接导源于汉语语言学界对文白层次的剥离与分析。①汉语语言学界历来重视文白异读的调查研究,成果非常丰富。近年来,学术界对文白异读的性质、作用、地位等又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由于离析文白层次有时候会遇到困难,以至于有人主张取消该术语。因此,对文白异读这一语言事实的发现及“文白异读”术语的形成过程作一番梳理是很有必要的。 赵元任、罗常培等人在早期的方言调查中就已发现了文白异读问题,并对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进行了描写和分析。对文读音加注小字“文”,对白读音加注小字“白”,在文读音下加双横线,在白读音下加单横线,这些描写方式就是赵元任最先使用的。由于当时最为通行的文体仍是文言文,与“文言文”相对的是比较接近口语的“白话文”,因此,他们用“文言音”来称呼正式语体中出现的读音,用“白话音”来称呼日常口语中出现的读音。 文言白话音。在中国好些方言当中有些字读书或“joai文”②时是一种念法,说话时又是一种念法。现在简单用小“文,白”字样注它。什末音有文白两读是一个地方一个样子。③ 罗常培也使用“字音”、“话音”、“读书音”、“说话音”等说法。 各系方言的读书音跟说话音往往都有些不同,但是很少像厦门音系相差那么远的。厦门的字音跟话音几乎各成一个系统,所以本地人发音时特别要声明“孔子白”怎么读,“解说”怎么读。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