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式“数量NP1+数量NP2+VP”的生成机制与语义理解(6)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6:11:59 中国社会科学网 鲁志杰 参加讨论
4.2“数量NP1+数量NP2+VP”构式中数词的特点 观察以上所述的例子就会发现,数词“一”使用的频率很高,张旺熹(2006:27)曾指出:“数量本身就是一个具有量级特征的语义范畴,数量名短语就是直接表现这个量级特征的语言成分。”王力(1985:250)指出“‘一’字因为是数目的开始,所以它能有许多引申的意义和活用法”。王力先生列举了“一”的十种用法,这里涉及到的有四种:第一,“一”等于“每一”,例如“一间宿舍五个人住”。第二,“一”表示“满”或“整”,例如“一张沙发三个人坐”。第三,“一”表示“单独”,例如“两个孩子一个人给养大,不容易啊”。第四,“一”表示“同一”,例如“一本书两个人都想要”。 构式“数量NP1+数量NP2+VP”中两个数量词必须成一种≧2的函变关系,例如: (11)a.*一个房间一个人租 b.一间宿舍两个人住 c.一张沙发三个人坐 d.一锅饭十个人吃 由此可见,似乎函数关系的差值越大,句子显得更具有主观性,更能表达出一定的情感和态度。 4.3构式“数量NP1+数量NP2+VP”的语用效应 换喻是以相邻性为基础的,这包含容器与内容的关系,如果容器很小,要填充的内容很大,或是,容器很大,而填充的内容很小,都会蕴含这样的逻辑联系:容器和内容的搭配的超常量必然会导致整体上结果的偏离性。例如: (12)a.一间宿舍住两个人。 b.一间宿舍住八个人。 c.一间宿舍住一个人。 若义(12a)的例句为标准,一间宿舍住两个人是常量,那么(12b)和(12c)就是超常量的组合了,具有偏离性。 根据上文对构式“数量NP1+数量NP2+VP”形成动因及生成机制的分析,我们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数量NP1+数量NP2+VP”构式的语用效用的基本倾向作出说明。概括起来,大体包括这样几个方面:(a)该构式的适用对象,用于事件的领导者、参与者或旁观者,指出他们的无奈、不满等。(b)该构式适用的语境,如分配任务或工作,客观的陈述一件事情。(c)该构式适用的语体,多用于非正式的、无准备的口语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