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式“数量NP1+数量NP2+VP”的生成机制与语义理解(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6:11:01 中国社会科学网 鲁志杰 参加讨论
二 构式“数量NP1+数量NP2+VP”的形成动因和生成机制 “数量NP1+数量NP2+VP”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形式,并不在于它多见或罕见,而在于它超出了常轨,有别于其他形式,我们认为构式“数量NP1+数量NP2+VP”与“主宾可换位结构”、“双数量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2.1从结构上看构式“数量NP1+数量NP2+VP”的形成动因和语义结构 崔希亮(2002:79)指出“任何共时平面都是历时发展的结果,所以共时平面上看到的面貌不可能很整齐”。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构式“数量NP1+数量NP2+VP”的历时演变进行探讨。何乐士(2000:347)曾指出“数、量词用在名词之前:[数+量+名]……这种格式由《左转》初起,到魏晋以后,逐步发展成汉语中表示事物数量的最常用格式。”如: (1)郭先生,自古“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这是我们养他的不是了。(《儒林外史》7回) 王力(2006:3)提到,量词的发展表现了汉语语法的严密化。通过前人的研究,我们会发现构式“数量NP1+数量NP2+VP”与“主宾可换位结构”和“双数量结构”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假设:构式“数量NP1+数量NP2+VP”可以说是由“主宾可换位结构”和“双数量结构”承继而来的。 2.1.1构式“数量NP1+数量NP2+VP”与“主宾可换位结构” 沈阳(1995)曾指出“有一种表示“供用”义的可逆移位句式,V前后成分都必须是数量NP。与前面几类句式稍有不同的是这些成分可以互相移位,V后NP也可以单独前移,但不能省略。”例如: (2)a1十个人吃一锅饭 a2一锅饭吃十个人 a3一锅饭十个人吃 b1两个人坐一条板凳 b2一条板凳坐两个人 b3一条板凳两个人坐 c1三个人住一个房间 c2一个房间住三个人 c3一个房间三个人住 d1两个人骑一匹马 d2一匹马骑两个人 d3一匹马两个人骑 (转引自沈阳1995) 以上四组例句在形式上有明显的差异,表达的意义却是相同的。陆俭明(2013:27)曾指出“凡是由实词与实词组成的句法结构里,总是同时并存着两种结构关系——语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相同的语法结构关系可以表示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相同的语义结构关系可以由不同的语法结构关系来表示。”由此可见,“数量NP1+数量NP2+VP”结构是由“主宾可换位结构”经过语序上的移位变换而来的。当强调的内容和焦点有所不同时,便用调整语序的方式达到所需的表达效果。例(2)句中所有的句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表达了“数量NP1”与“数量NP2”具有一种明显的函数关系,但是它们所凸显的内容还是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的:第一纵列强调的是“数量NP1”如何填充、使用“数量NP2”,第二纵列凸显的是“数量NP1”如何被“数量NP2”所分配,第三纵裂强调的是“数量NP2”的部分,整体凸显数量上的涵变关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