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书评:哈金《自由生活》的代价(3)


    在大大小小的访谈中,他一直强调俄国文学对自身文学观的重要性,在学生时代,他的老师就告诉他:“俄国的作家是主食,像面包,天天都要吃”,契诃夫、托尔斯泰的灵魂重新活在他笔下。在写《丈夫》时,哈金参考了三个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死屋手记》版本,读了四遍,如他在别的访谈时说过,写作时,内心就必须先有几个伟大的作品,因为好的作品都和经典有关联的。
    每当谈及哈金《等待》一书,读者都会觉得书中的现实很冷,让人感到绝望。作者认为,那是他心中真切的中国人。在他看来,中国人一辈子都在等待更好的未来,却在这个过程中浪费大部分的生命,是现实的写照。
    曾有访问引述,哈金对想念祖国已经疲惫。他告诉记者,的确是这样,但他没有放弃过回国的念头。虽然十几年来,他没有踏出美国的土地,但靠着亲友在两地之间往来,他仍知道国内的情况,只是欠一个机会,让自己亲眼回去看看。
    虽然他在等待,但是他没有停下来让时间流过去。我们不难在哈金身上,看见为了生活而扭曲的姿态:苍茫的白发、带有美国音的东北语。偏偏这就是人性。外国的生活虽然洗尽他的铅华,也拉开他与母语的距离,但撇除现实对这位留美作家的种种压抑,我们不难看出,他的话语中,仍隐约沉淀着对祖国的思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