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博士生王满元:获诺奖后屠呦呦担心的事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02:11:50 人民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屠呦呦博士生王满元:获诺奖后屠呦呦担心的事 特邀主持:陈旻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 副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委员,中药学硕导。师秉屠呦呦研究员,是屠老培养的唯一的博士生。现任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药药剂学系主任。 我叫王满元,2002年到 2005年在屠呦呦老师身边学习,拿了博士学位。屠老师招我的时候已经72岁高龄了,因此我毕业以后她就没有再招其他学生。这十三年间,我一直都在屠老师身边做一些事,接受她老人家的教诲,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情。今天,我想借着这个时间回答大家的一些疑问,同时讨论讨论《屠呦呦传》这本书,谢谢大家。 呦 呦 轶 事 偶尔在老师家吃饭 屠呦呦爱人下厨多 主持人(以下简称Z):屠老师爱吃什么菜? 王满元(以下简称W):好像书里边说是腌什么螺之类的。 Z:那屠老师请你吃过饭吗? W:吃过,一般都在北京吃,吃北京的家常菜之类的。 Z:是上屠老师的家里边去吃吗? W:对,有的时候也在屠老师家里吃。 Z:那屠老师他们两口子谁下厨呢? W:在家里边基本上是李叔叔做的事儿多一些。 Z:那他会炒菜吗? W:因为老人年岁也大了,人多的话会增加好多麻烦,一般也不在家里做,去外面吃一点。人少的话就在家对付对付,比如煮点方便食品。 Z:科学家的生活特别简单,是吧? W:我觉得就是平常人过的生活。这一点我是深有感受的,两位老人的生活其实过得特别平常。 屠呦呦与爱人如何称呼对方? Z:屠老师平常怎么称呼李老师? W:有的时候直呼其名。 Z:直呼其名啊。 W:对对对。 Z:把姓都带上? W:对。 Z:不是光叫后边俩字。 W:不。 Z:那多不亲切呀。 W:我觉得也挺亲切的。 Z:那李老师怎么称呼屠老师? W:基本上也是直呼其名。 Z:屠呦呦啊? W:差不多。 Z:那不叫呦呦吗? W:我好像没听到过。 为《屠呦呦传》精心选择封面 Z: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屠呦呦传》的封面。这张照片好像是您精挑细选的? W:对,这张照片是2011年屠老师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以后拍的。 Z:屠老师的性格是怎么样的呢? W:从我这个当学生的角度,我感觉屠老师比较明显的特点是执着坚定、心无旁骛。 Z:屠老师对名利看得似乎比较淡,知道自己获得诺奖的时候,也没有显得特别开心? W:对。怎么说呢,屠老师她就是执着坚定、心无旁骛地做事,事业心特别重。然后呢,她在做事的时候,不想回报和得奖。就像学生一样,如果为了得老师的一百分,也许得不了一百分。因此得知获奖后,屠老师很平静。 Z:现在卫生条件好了,我们觉得疟疾是一种非常遥远的病症。但我有一些同学在大学毕业后去了像坦桑尼亚、或者乌干达这样的非洲国家,他们在那边工作,包里边一定会有一瓶药,就是青蒿素,因为特别容易被感染。如果没有青蒿素的话,在那边生活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W:是这样,疟疾在当时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无药可治”。我们国家在70年代初期,还有差不多2400万左右的疟疾病人。后来经过40多年的治疗,现在疟疾的发病率逐渐下降。 Z:在获得诺贝尔奖后,屠呦呦老师说她特别担心一件事情,就是随着青蒿素的大面积使用,疟疾会不会对青蒿素产生抗药性?所以我觉得一位科学家的那种执着,不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改变。 W:确实,这可能是她性格里本色的东西。 读 书 时 间 Z:我们既然是读书会,就请王满元老师挑书中您自己非常喜欢的段落读给我们听。 W:这本书呢,在编辑出版的过程中,有好多的东西我也是头一次见到。那我就来读一下这一段吧: 左图为屠呦呦哥哥屠恒学赠给妹妹的照片,右图为照片背后的赠语。 1944年,屠呦呦的哥哥屠恒学在赠给妹妹的照片后写到:“呦妹:学问是学无止境的,所以当你局部成功的时候,你千万不要认为满足,当你不幸失败的时候,你亦千万不要因此灰心。呦呦,学问决不能使诚心求她的人失望。”是年屠呦呦14 岁。 Z:说说你的感受吧。 W: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坚持和认知的问题。这种精神在我们中国文化中是潜移默化的。其实读到这儿的时候,我觉得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心中的青蒿素和屠呦呦。我希望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或是过去,或是未来,或是我们国家的过去,我们国家的未来。 观 众 提 问 1. 请问屠呦呦老师是不是特别喜欢紫色? W:这个我没有深究过。在我的印象中,她还真是有好几件紫色的衣服。但是屠老师去领奖时穿的几身衣服,她参与的意见不是特别多。只是周围的人基于对场合、颜色、搭配之类的考虑而为她选择了服装。 2. 屠老师在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抱怨过吗? W:所谓的不公正待遇,也许是我们普通人的一种认知吧。我认为屠老师自己对这些事情看得比较淡。人要是对这些事情看得很重的话,就会很难自拔,从思想到行动都会受到影响。 当看到一些不符合实际甚至有人身攻击的报道时,她偶尔会跟我提起,告诉我当时的实际情况,现在被大家越说越乱,说得不符合实情。 总的来说,她其实就是一个普通人,生活在我们周围。从普通人的角度,她绝对是做到了大度。用这样一个词来形容,我觉得是非常贴切的。 |
- 上一篇:苏东坡,在后人的阅读里一遍遍重新活过
- 下一篇:迷茫的青春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