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望与沉思之间——《公寓里的塔:1920年代中国的文学与青年》读后(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8:11:49 中国社会科学网 刘芳文 参加讨论
姜涛为人为文皆备同理之心,所以下笔通达而不偏执。从更宏阔的角度来看,文学青年们面临的内心危机与外在挑战,并不具有自明性,它折射出的恰是五四之后文化运动与社会运动分化的危机。在新兴的都市文化空间中,正是流于一种时尚的新文化自身的幽闭性、自我循环性,才迫使文学青年们去打破幽闭,走出循环。公寓内外,不同式样的“塔”浮现出来,不同的人生选择回应的却是共同的危机,这一省察使全书超越了一份文学社会学的报告。另外,全书由七章构架而成,其中第一章“五四社会改造思潮下的文学‘志业’理念”和第二章“新诗‘装置’的内外——早期白话诗的政治与美学”,处理的更多是文学青年们前辈的故事,内容上也或有枝蔓之处,但以作者之通达,似乎并不打算执泥在某一问题上,在话题的跳荡展开中,从“五四”到“大革命”的历史线索,也被悄然勾勒。 说到底,个体身心的安顿与社会命题的展开,或许从来都是一体之两面。虽然距离1920年代,我们尚有长长的回溯距离,却并不会有全然的隔膜之感,至少在这本书里如此。笔者的评述挂一漏万,最好的体察途径依旧是捧读《公寓里的塔:1920年代中国的文学与青年》一书,它丝毫不晦涩难读,作者的热望与沉思更是力透纸背。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于读者而言,1920年代的文学与青年这个话题,既是遥远的回溯,又是眼前的近观。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古典文学与文献研究的文本转型
- 下一篇:原创儿童文学的繁荣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