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士梁鸿简论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4:11:06 中国社会科学网 李翔翥 参加讨论
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隐士”是较为特殊的一类人。说其特殊,一方面是说其“隐”,即指隐居的,不显于世的人。如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儒有不屈王侯高尚其事,隐有让王辞相避世山林。”王利器集解:“卢文弨曰:‘《庄子》有《让王篇》。辞相,如颜阖、庄周之辈皆是。’”《宋书·隐逸传·周续之》:“时彭城刘遗民遁迹庐山,陶渊明亦不应征命,谓之寻阳三隐。”另一方面是说其具有“士”的特征,在古代中国不是人人皆可以称为“士”的,“士”诞生于春秋战国之交这个社会大变革时期,是当时社会一个特殊的阶层,其来源复杂。它一般指智者、贤者这一类读书人,知识阶层。如《仪礼·丧服》:“父母何筭焉?都邑之士,则知尊祢矣。”贾公彦疏:“士下对野人,上对大夫,则此士所谓在朝之士,并在城郭士民知义礼者,总谓之为士也。”《公孙龙子·迹府》:“寡人甚好士,而齐国无士,何也?”《汉书·食货志上》:“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故此,简言之,隐士指的就是古代社会中隐居起来的知识分子。他们可谓社会上的一流人才,是社会的精英,具备了成为官僚,跻身上流社会、管理百姓的条件,但他们又因种种原因主动放弃这一选择,避居独立于现实社会之外,为自己开辟另一条人生道路,他们的选择与普通人大相径庭,迥异其趣。 隐士的名称说法不一。最先称“隐士”之名的,当属庄子,在《庄子·缮性》篇中云:“隐,故不自隐。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有叫“隐君子”的,如:《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隐君子也。” 有叫“隐夫”的,如:刘向《九叹·愍命》:“丛林之下无怨士兮,江河之畔无隐夫。” 有叫“隐人”的,如:汉刘向《列仙传·方回》:“方回者,尧时隐人也。”有叫“隐逸”的,如:《后汉书·岑熙传》:“迁魏郡太守,招聘隐逸,与参政事,无为而化。”有叫“隐民”的,如:《新唐书·杜淹传》:“上好用隐民,苏威以隐者召,得美官。” 此外,还有叫“幽人”、“逸士”、“逸民”、“高士”的等等。隐士们的事迹在正史亦有传,如《后汉书》有《逸民传》,《晋书》、《唐书》、《宋史》、《明史》皆有《隐逸传》,《南齐书》有《高逸传》,《清史稿》有《遗逸传》等,此外,西晋皇甫谧著有《高士传》,南朝宋袁淑著有《真隐传》等。 这里说说王莽新朝与东汉之际的一位大隐士梁鸿。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据陆侃如先生推测,梁鸿大约生于王莽新朝天凤年间(公元15年左右),当时西汉已经结束,王莽新朝已立。据《后汉书·逸民传》可知,鸿父梁让,王莽时任城门校尉,负责京畿地区的城门守卫工作,属于武职,地位不低,责任亦不轻。梁让还被封为“修远伯”,意思是能继承远祖的高贵品质。原来王莽迷恋于儒家经学,企图用儒家经学重建一个理想世界。他误以为梁氏是上古少昊金天氏之后裔,血统高贵,理应加封,以顺天命。同时,这样做更能显示自己的新朝能克绍先圣,弘扬仁德。后来梁让又被派往北地(今甘肃庆阳一带)任职,不久病殁于斯。当时地方大乱,民不聊生,梁鸿尚幼,家境贫穷,又无人援助,最后,梁鸿只能草草地卷席葬父。 以上可知,梁鸿虽然出生于一个普通官员家庭,但动荡的时局,短命的新莽王朝等因素,给他带来的不再是高贵血统的延续和官职的荣膺,相反地,他的人生际遇跌至波谷。这对于一个刚刚丧父,年在五岁以上,尚不足十岁的梁鸿来说,可谓悲惨矣!他所面临的人生道路将何去何从,是要梁鸿艰难地作出选择的。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酒干倘卖无
- 下一篇:孟浩然诗《寻香山湛上人》笺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