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籍载与口传的各族系盘古神话(3)


    三 桂林“盘古庙”与百越盘古文化
    目前所知盘古神话较早采录者徐整,是三国时代吴国人,徐整采录盘古神话当大致以吴国为中心。吴国地处南方,域内有蛮越诸族,任昉《述异记》有一段关于盘古遗址的描述,似乎更具体地标明了历史上盘古神话流传的地域:
    今南海有盘古氏墓,亘三百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桂林有盘古氏庙,今人祝祀。南海中有盘古国,今人皆以盘古为姓。
    南海、桂林,大约均指秦时开始设置的郡。《史记·南越列传》载:“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扬越,置桂林、南海、象郡。”秦时桂林郡治所在今广西桂平西南,南朝梁时在武熙(今广西象州西北境内);南海郡治所在番禺(今广州)。这一带其时曾是、或还是百越族系的栖息地。
    历史上,吴国疆域“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更古的时候均为百越族系聚居地,楚、秦、汉先后势力扩展或统一后,东越逐渐华化;秦始皇和汉武帝又曾把大批北方人移至江南,加速了东越华化的过程,但直至孙吴政权成立之时,在浙皖一带深山僻野里仍有不少叫“山越”的越人。(参见汉代袁康、吴平《越绝书》)而南海、桂林两郡所在的岭南地区向为百越系统所居,至三国时,桂林郡仍是未华化的西越占据主体地位,其后裔被称为“俚”、“乌浒”等。由此,起码可以说,历史上盘古神话可能在南方古代百越族系中有流传。
    古越人的后裔壮侗语族各民族,至今还流传着不少活形态的盘古神话。例如,壮族保存着大量的关于盘古的“神唱”。广西武鸣壮族师公“跳神”时所唱的“盘古歌赞”曰:
    自我盘古初出世,
    造化天盘及地盘。
    左眼化为日宫照,
    右眼化为月太阴。
    骨肉化为山石土,
    头脑化为黄金银,
    肚肠化为江河海,
    血流是水去无停。
    手指化为天星斗,
    毛发化为草木根,
    只是盘古有道德,
    开天立地定乾坤。(2)
    壮族地区不少地方的确还保留盘古庙,供奉盘古等神像。师公跳神用的盘古面具呈褐色,龙头凤眼,肃穆庄重。布依、毛南等民族也有活形态的盘古神话流传。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壮族典型的天地形成神话,是混沌大气旋转成蛋形生出创世始祖——▉(女+米)洛甲、布洛陀,与《三五历纪》记载的“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几乎完全吻合。壮族这种类型的神话具有深厚的历史生活、传统信仰的根基和悠久的渊源,原生当是无疑的。例如:
    与女性始祖▉(女+米)洛甲相关的神话《▉(女+米)洛甲出世》(3)叙述,古时候天地还没有分家,空中旋转着一团大气,渐渐转成了一个蛋的样子。蛋里有三个蛋黄,一个拱屎虫推动它旋转,—个螟蛉子爬到上面钻洞,一天钻出一个洞,蛋就爆开分为三片。一片飞到上边成为天空,一片飞到下边成为水,留在中间的一片成为中界的大地。中界的大地长出许多草,一棵草开出一朵花,花中出来一个女人,她就是女性始祖▉(女+米)洛甲。
    与男性始祖布洛陀相关的神话(4)叙述,最初的世界什么也没有,后来吹来黑、白、黄三股气体,逐渐相混成浆,凝固成团,外壳越来越硬,形成一个大石蛋。蛋里有三个蛋黄,孵化出雷王、图额、布洛陀三兄弟。一只屎壳郎来又咬又推,最后一声巨响,石蛋爆成三大片,一片往上升变成了天,一片往下沉变成了水,一片不动成了大地,雷公、图额、布洛陀分别成了三界的主宰。
    壮族这类神话的文化根基,似可以从古代百越族系的地域环境、经济生活、风俗信仰等去追寻。古代百越族系基本上都在岭南西江——红河流域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活动,倚水而居,与水、水的变体水气(雾)等结下不解之缘,形成许多以水、水气为底蕴的神话传说。一团大气急速旋转形成神蛋、蛋又裂为天地生出始祖的叙事,当是在百越先民因为常见大雾在风吹时旋转运动、雾散后现出天地人物的生活基础上形成的。
    同时,百越族系历史上曾有过鸟图腾信仰。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鸟型的雕塑、图案多次发现,特别是一些牙雕工艺品如立体鸟形匕、双鸟纹蝶形器、双鸟纹骨匕等上的鸟的形象,或小身大尾,或异首连体,神秘怪谲,与现实形象完全不同,可能是原始图腾崇拜的标志。良渚文化玉器上的鸟形图象,立于柱形物上端,也可能与图腾崇拜相联。西部瓯、骆故地广西和广东,近年来也不断发掘出鸟形和以鸟图案装饰的器物。此外,《越绝书》、《水经注》关于“鸟田”、“雒田”的传说,《搜神记》关于“越祝之祖”“冶鸟”的传说等,都说明了“鸟”同古越人的特殊关系。古越人崇鸟,也当以鸟卵为神秘之物,神蛋化出天地始祖的神话因而有其信仰文化之根。
    躯体化生万物型创世神话在百越系统中也有流传,最著名的是前述布依族的《力戛撑天》。这个神话叙述,巨人力戛拔牙当钉子,把天钉牢,后来牙齿变成星星,拔牙淌的血变成彩霞,喘的气成风,淌的汗成雨,眨眼成电,咳嗽成雷。他挖出两眼挂在天边,右眼为日,左眼为月。他累死了,身上的各个部位变成万物。
    这个神话与《五运历年记》所载盘古神话也很相似,最相似的一点是,两者都有“垂死化身”或“死后化身”的情节,这点在其他族系中难觅。如氐羌系统天地形成神话多为创世主人公用动物躯体化生万物,或如《力嘎撑天》前半部分,取自己活体一部分创生日月等,较少全身投入。当然,明确标明主人公为盘古的除外。
    壮族也有相近的叙述。《巨人的传说》讲,在洪荒时代,有一对男女巨人,他们结为夫妻,生下九个儿子,九个儿子和父亲比本领,第九个儿子表现完穿山本领后,父亲不服输,一头往大山冲穿过去,再也出不来了,他的尸体化解成山川泥土,草木石头。
    百越系统躯体化生万物型创世神话,很大程度上基于他们较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与自然的较亲密的关系。氐羌族群多居高山僻野,气候严酷,常要仰仗天时好坏才能生存,故他们常祭天,躯体化生型神话也多为天神拿自然界动物躯体等创造天地;而“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史记·货殖列传》)。所以,他们与自然的关系就较为亲密,在感情上容易与大自然融而为一,躯体化生型神话里天地万物的来源也多为巨人自己的身体。
    百越系统这些主人公非盘古的神话却与《三五历纪》、《五运历年记》等记载的盘古神话在叙事模式上如此相似,启发人们不能不从另一个角度假设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个角度即不同民族语言的转换。人们假设,当年盘古神话采录者可能是接触到这些神话了,可能是直接接触,也可能是间接接触即不是直接从壮侗语族先民那里听到这些神话,后者可能性更大。这些神话主人公不一定叫盘古,但由于某种原因最早听到这些神话的其他民族人士听成或定为盘古,从此就以盘古神话的形式流传开了。采录者根据流传的形式采录到这些神话,当然也就从“盘古”一名了。盘古神话广泛流传以后,约定俗成,一些“原产地”也接受过来与“原产神话”并存了。
    也许,这种说法对于解释为什么盘古神话迟迟才到中原,为什么南方有盘古神话流传而南方民族对盘古的认可度又不如▉(女+米)洛甲、布洛陀等始祖,等等,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至于为什么主人公非盘古而被听成或定为盘古,人们也提出自己的看法。
    当代壮族学者蓝鸿恩认为:“盘古一词,乃古越人语言。在今壮语中,‘盘’念壮文bongx,其意思指‘讲述’;‘古’壮语念近‘果’音,壮文是goj,连起来是‘讲述古老的故事’。……现在壮族民间还有这个习惯,大家在一起要请人讲个故事时,就喊‘盘果罗,盘果罗。’……由于讲述这类故事叫‘盘果’,不懂壮语的人记录时也就把主人公叫‘盘古’,这在近年还有这种事情。……把讲述故事行为的‘盘果’写成盘古,是很大的历史误会。”(5)
    另一位壮族学者农学冠则认为,“盘古”之名由布依语“旁戛”转化而来。他指出:“今据布依族盘古型神话的神名‘戛’考,盘古的‘古’从‘戛’音转变过来是可能的。布依族语音‘戛’有‘独个’、‘老祖宗’的意思。”另外,“布依族民间祭祀中超度亡灵到另一个世界,叫做‘旁仙’、‘旁拜’。‘旁’作为布依语有超度仪式的意思。旁与盘古的盘的声母‘b’相同,韵母‘ang’(旁)与‘an’(盘)也相近,若将‘旁戛’(超度祖先亡魂到极乐世界)与‘盘古’化身内容相比较,人名与实际内容非常贴切、吻合。”还有,“傣族的‘盘’有首领之意,壮族的‘盘’有辈分之意,与盘古的‘盘’相证,也讲得通。”(6)
    诸家所说,各从不同民族语音语意中寻求答案,均可作参考。
    另外,由于梁代任昉《述异记》“桂林有盘古氏庙,今人祝祀”这句话,2003年9月,时任广西壮学会会长的壮族学者覃乃昌还组织人员在古桂林郡属地广西来宾进行过一次考察。他们在考察时发现,来宾境内至今仍有不少盘古庙、盘古村、盘古山、盘古洞以及关于盘古的神话、歌谣、祭祀仪式、庙会等,他们回来后写了《广西来宾市盘古文化的考察与研究》(7)等文章。文章谈到了当地关于盘古的神话:在壮语中,“盘”的意思是磨砺,指磨刀石;“古”实为“勾”,是葫芦,这两样东西都是壮族世代崇拜的圣物。“盘古”或“盘勾”合起来就是磨刀石和葫芦,它们连缀起了壮族先民一个关于盘古的神话:远古,有俩兄妹,哥哥爱帮大人磨刀,得名“盘”;妹妹爱种葫芦,得名“勾”或“古”。有一年天下大旱,河流干涸,人畜饥渴,人们怨声载道。土地神(或布伯)设计活捉了雷公,把他关在鸡笼里,让俩兄妹严加看守。雷公口渴难耐,向兄妹讨水,兄妹心生怜悯,便到染布缸舀了半碗蓝靛水给雷公。雷公沾水后神力恢复,挣脱束缚重上天空,临走前拔下一颗牙齿让兄妹俩赶快种在地里。兄妹俩遵嘱照办,牙齿发芽长苗六日后结出一个硕大的葫芦。忽然,天降暴雨,洪水肆虐,无数生灵都被淹死,只有兄妹俩躲进葫芦漂浮水上幸免于难。他们俩在金龟的指点下住进山洞(即盘古洞)含羞结婚,十个月后妹妹生下一砺石(磨刀石)状肉团。他们又在仙鸟的指点下用石片把肉团砍碎撒向大地,碎肉顷刻化作人群遍布山野,万物又从此生生不息……
    这个故事解释了“盘古”或“盘勾”的含义,具有新意;情节也比较生动,大致可以归于盘古神话三种类型里的“夫妻型”。但是,其中没有开天辟地或生育天地的内容,把它作为古桂林郡盘古神话的代表有点勉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