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籍载与口传的各族系盘古神话


    摘要:盘古神话流传时间下限至东汉时代,叙事见于《三五历纪》、《五运历年记》、《述异记》等。盘古其人东汉以前的典籍没有提及,由此促使人们从各个方面求索其来源,涉及百越文化、苗蛮文化、华夏/汉族文化等。从《述异记》“桂林有盘古氏庙”等可知历史上盘古神话当在古代百越族系中有流传,而古越人的后裔壮族典型的天地形成神话,是混沌大气旋转成蛋形生出创世始祖——▉(女+米)洛甲、布洛陀,与《三五历纪》相关叙事相当吻合,其根源可从古代百越族系的地域环境、经济生活以及崇鸟神蛋等风俗信仰去追寻,其与盘古神话的关系似涉及到民族语言的转换。把古南海郡盘古神话的流传主体之一归于苗蛮系统的瑶族等,当也有一定的根据,与其源之一九黎东夷崇鸟信仰等相联。盘古神话在华夏/汉族文化中也有根。《老子》、《庄子》、《淮南子》等的相关论述无论在文化底蕴或叙事形式上均下启关于盘古的叙事,盘古神话几个关键词例如元气、鸡子、阴阳、肢体等都具有深厚的华夏/汉族文化的内涵,由此可以说历史上盘古神话可能在多个族群产生和流传,具有多种类型、情节,并且在流传的过程中相互吸收、融合,形成了层层叠叠的结构。
    关键词:盘古神话 百越文化 苗蛮文化 华夏/汉族文化
    作者简介:刘亚虎,男,广西灌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南方民族文学。
     
    中华民族天地形成神话,最著名的当数盘古神话。它除了汉文古籍有书面记载之外,南方不少民族有活形态流传。
    一 盘古神话的记录年代与文本
    盘古神话产生流传时间的下限,以往人们根据目前所知最早记录者为三国时吴人徐整而定在三国时代;1989年,香港学者饶宗颐在《中央民族学院学报》当年第二期发表《盘古图考》(1)一文确认,东汉献帝兴平元年(194)益州学堂周公礼殿壁画中就已经出现盘古神像,从而又把下限提前至东汉时代。
    但是关于盘古神话的叙事,最早还是见于三国时吴国人徐整所撰的《三五历纪》。原书已佚,唐代欧阳询等编的《艺文类聚》卷一引其关于盘古的记载云: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长地九万里。
    此则神话蕴涵比较丰富,包括宇宙蛋、混沌孕人、阴阳分天地等叙事。另一本著作《五运历年记》也有一段关于盘古的记载,此书也已失传,清代马驌《绎史》卷一引云:
    元气濛鸿,萌芽始兹,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
    此则神话前半仍为阴阳分天地、孕人,后半属“躯体化生万物型”。另外,明代董斯张《广博志》卷九也引《五运历年记》关于盘古的记载,文字有所不同,或许是另本:
    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为草木。
    此则神话躯体化生万物部分与前则大致相同,增加了盘古“龙首蛇身”的形象描写,以及“开目为昼,闭目为夜”的时间表述。相传为南朝梁任昉所撰的《述异记》(关于《述异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旧本题梁任昉撰,其中有北齐武成河清年事。盖亦如张华《博物志》裒合而成,半真半伪之书也。”)采录了据说是自秦汉以来有关盘古的各种神话:
    昔盘古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盘古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先儒说:盘古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古说:盘古氏喜为晴,怒为阴。吴楚间说: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昉案:盘古氏,天地万物之祖也,然则生物始于盘古。
    这里,出来一个“吴楚间”“盘古氏夫妻”。其中,关于“盘古氏夫妻”为“阴阳之始”的说法,如果理解为盘古氏夫妻作为最早的两性象征、以某种方式结合生育天地的话,则又构成了关于盘古创世的另一种类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