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作家印象 >

刘东:是的,这个故事有原型


    
    刘东:儿童文学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情感操场》、《镜宫》等14部,采访小说集《轰然作响的记忆》,中短篇小说集《抄袭往事》《湖蓝色的水晶杯》等6部。作品曾荣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辽宁省优秀儿童文学奖、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奖等。
    许多人看了一部虚构的文学作品,总是喜欢追问,这个故事有原型吗? 这个人物有原型吗?《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空房子》确实是有原型的。只不过,这个原型既不是故事原型也不是人物原型,而是感情原型。更具体一点说,小说里单如双与单一方的父子之情是有原型的,那个原型就是生活中我与父亲的父子之情。
    跟我所有的作品一样,《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空房子》的题材或者说是素材,也记录在我电脑上的题材库里,这个所谓的素材其实只是父亲对我说过的一句话。父亲说:“你是不是以为,我永远不会死? 死亡永远是别人家里才会发生的事情? 这说明你还是个孩子,还没有长大。”父亲说这话事,已经是肺癌末期。而我已经三十出头,工作、创作都很顺利,从哪方面讲,都早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当时我每天忙着为父亲找药找医生,串联医生、病友和药房,把医保清单外的药想办法与不享受医保的病人进行置换,换进医保清单里。那是我三十几年来,感觉自己最像一个成年人的时候。但父亲说这话时,我竟然无言以对。我发现自己真的似乎从来没有想过要面对和接受,父亲会永远离开自己的这件事情,更不曾想过,要为那样的现实准备一些什么。那时候父亲说话已经有些费力了,需要边吸氧边说。但那次他跟我说了不少,核心内容就是让我把精力从如何救他,转移到考虑和安排他走之后,如何照顾这个没有了他的家,如何照顾母亲上来。
    两个月后,父亲去世了。父亲的主治医生跟我已经是好朋友了。她警告我说,至少一年,我会天天梦到父亲。而事实上,父亲走后的整整三年,我几乎每天都会梦见父亲。
    就是在那段时间的某一天,我把父亲的这句话写入了题材库里。放进去的时候,我就暗下决心,迟早有一天,我会写一部可以承载我与父亲的父子之情的作品。但是,这句话在题材库里一放就是十几年。直到有一天,因为某种机缘,我在一所空房子里独自呆了大半天的时间。在那大半天里,我忽然想起了父亲,想起我们父子三十多年的许多过往,点点滴滴,历历在目。那些回忆一下子塞满了那个原本空空荡荡的下午,还有那座空空荡荡的房子。在那一瞬间,我就已经决定,一定要把这段感情,放置在一座空房子里去讲述去演绎,尽管当时我还根本不知道自己未来要讲述要演绎的,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这些年,我审视自己的创作,有一个很重要的感受,就是我越来越确认,写作者的感情投入,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就像这部《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空房子》,如果没有那些已经永远融入了我的血肉与灵魂中的对父亲的感情,我是写不出来的,就算写出来,也绝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作家在写作的时候,需要调动自己所有的天赋和才华,所有的智慧、知识储备、想象力、写作技巧,来创作自己的作品。但其实驱动他进行创作的最核心的动力却是感情。他的感情如果是匮乏的、敷衍的,甚至是虚假的,虚伪的,那么再多的才情,再多的知识储备、再多的想象力、再好的写作技巧,写出来的东西也会差强人意,难以引起读者的共鸣,更无法让读者与作品产生共情。优秀的文学作品,除了要有自洽的现实逻辑、故事逻辑、人物逻辑,还有更重要的一条,那就是要有感情逻辑。而要想让感情逻辑立得住,首先就要作者投入足够的真实的感情。
    有消息说,已经有机器人记者撰写出了新闻稿件,但我坚定地认为,作家的创作不可能被机器替代。尽管在肉眼可见的未来,人工智能可能拥有甚至超过人类的许多能力,但却很难拥有人类一样丰富而复杂的情感。没有感情的投入与参与,你永远无法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虽然我并不需担心自己的创作有一天会被机器所替代,但我却时刻提醒自己,要警惕因为某种原因,把自己变成一架没有感情投入的为了写而写的写作机器。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空房子》,刘东著,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20年12月第一版,25.00元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