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文学书写消费的意义生成(4)


    参考文献:
    [1]陈晓明:《表意的焦虑——历史祛魅与当代文学变革》,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序言第1页.
    [2][8]李志宏:《新时期文学本性研究》,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页,第181页.
    [3][10]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30页,第31页.
    [4]王宁:《消费社会学》序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2~3页.
    [5](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页.
    [6][11]罗钢、王中忱:《消费文化读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46页,第63页.
    [7]罗钢、王中忱:《消费文化读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505页.
    [9]金理:《历史中诞生——19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小说中的青年构形》,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8页.
    [12](美)W·C·布斯:《小说修辞学》,华明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48页.
    [13](法)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王文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第48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