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自由的人”是巴赫金诗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具有独立性和自我意识的“主体之人”、“思想的人”以及“人身上的人”,狂欢精神是其内在精神,但“自由的人”的“...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传统美学在整体上可以称为“艺术美学”,建构的是一种从“教条”出发、仅仅能满足“视觉”与“听觉”两种感官的美学;而生态美学作为环境美学的内在组成...
内容提要: 布迪厄的“反思社会学”引起中国文论学者的极大兴趣,其“场域”理论不胫而走,成为论述文学与社会关系的新依据。受其影响,一批学者从知识的“历史化”与“事件化...
内容提要: 庄子是一个充满了游戏精神的诗性主体。游戏一方面呈现自我的生命智慧和自由精神,另一方面隐含着审美体验和艺术创造的直觉冲动,再一方面游戏构成主体进行批判和嘲...
内容提要: 在比较文学研究中,学者们致力于寻找和发现某些能够在跨文化语境中流通的概念和术语,其中,讽喻(allegory)便被认为具有这种普遍性和共通性,因此不仅适用于西方,同...
内容提要: 语象作为呈现在语言之中的图像,是文学语言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因为语象的存在,才使得语言向图像的转化成为可能。但语象的存在常被遮蔽,这需要某种方式让其呈现...
内容提要: 阿多诺美学的出发点在现代艺术,落脚点在拯救现实。他认为,只有把哲学和艺术二者有机结合,才足以让传统美学重新焕发活力,促进艺术的发展,进而挽救处于颓势的人...
内容提要: 在表述对象的过程中,从发生学角度而言,语言与图像都是人类古老的重要表述方式。书面语言的出现丰富了语言的内涵,使语言的表述处于强势地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
内容提要: 以李贽的《化工》为中心,结合其《读肤律说》《琴赋》等文,探讨李贽的艺术创作观,可以发现,李贽借“化工”概念,不仅表达了可以追溯到庄子的“尚自然,反巧饰”...
内容提要: 现代性是以同质、线性的进步论历史时间意识作为根基的,现代性的时间观从前提上规定了作为“当下”的现代的重要性,并进而表达着“现在”在时间链上向将来延伸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