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本文从尊体、辨体和创体的角度,重新梳理并解读了明代推尊正音、崇尚本色、宗法元人等具有复古倾向的曲学主张。“尊体”意识促进了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学典范传统对元...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情绪,逐渐扩散到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分支。在文学领域表现尤甚。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史写作,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虚无”历史的冲动和...
对话人: 张 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 高建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陆建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刘跃进(中国社会科学院...
内容提要: 在中国古代特殊的学术环境中,文学文献多数脱胎于经史文献。经史文本与文学文本,都具有“完整性”与“碎片化”特征,使“原始文本”不断衍生出许多层次的“次生文...
对话人: 张 江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 高建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刘跃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 朝戈金 (中国社会...
【内容提要】 郭小川和王家新是当代诗歌发展史上能够代表两个时代的标志性诗人。本文分别选取郭小川的《西出阳关》和王家新的《纪念》,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得出,从郭小川、王...
在1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
内容提要: 袁枚诗学鉴于传统诗学的困境,选择以天才论为突破口,将传统的客观性问题断然转化为一个主观性问题,或者说将外在的技术要求内化为才性问题,一方面以“性灵”概念...
内容提要: 明清时期文学作品中的徽州图景表现为山水、乡村、财富、书香世界的叠印,徽州男人大多具有崇“德”、好“文”、豪侠的文化风貌,徽州女人则知书达理、任劳任怨、遵...
内容提要: 陶渊明名作《闲情赋》从属于汉魏六朝文学中的一个独特谱系,该谱系的大部分文本则依靠唐代类书得以保存。然而类书对六朝文本的保存并非全貌,而是严重变形的删削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