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充分吸收最新研究成果,通过注释体现简文的研究现状。金关汉简从2011年开始公布到现在,涌现出非常多的研究成果。在这十多年间,经过学者们的文字校释、词语解析、缀合编联,还有在历史、书法、经济等很多方面的挖掘阐释,这批简的巨大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在这十年里我们虽然一直关注和搜集相关成果,但是汉简的释文考释和词语解读意见有很多是在专题研究中一笔带过,甚至还有一些是在注释中体现,导致搜集起来非常困难,很容易遗漏。我们看到金关简的研究成果中出现了很多观点重复的情况,大概就是没有注意这些分散而且不易查找的成果导致的。鉴于此,我们在检索材料时不仅仅限于金关汉简的字词考释,还有不少关于整枚简或相关内容的讨论,我们也希望通过注释能充分反映各简文的价值和研究现状。 第六,调整缀合编联释文的位置,新释文更加连贯顺畅。目前学界缀合的简文数量已经超过了1700枚。本书全面吸收学界缀合成果,将缀合后的简文整合,使简文更加完整。此外还有不少简文内容上下连贯,可以编联。通过缀合编联,简文的表义更加顺畅,更加有利用价值。 第七,后附肩水金关汉简所见郡国县邑乡里表、候官烽燧表、人名索引,为快速查找和研究相应内容提供方便。 ![]() 《肩水金关汉简》虽然有很多问题,但瑕不掩瑜。我们此次的校释虽然发现很多原释文的问题,也提出了很多个人意见,但未必完全正确。本书中还有很多问题和遗憾。例如,因为金关汉简简文数量大,很多残碎简无上下文关系,不能确定文义,无法准确标点断句。再如,体例不统一、释文误录、注释不准确的情况一定还存在。本书从2012年开始书写,由于写作时间跨度较大,出现不少体例不一的情况。注释内容上,由于不同时期注释的标准不一样,导致可能存在详略不一致的情况。虽然我们已经作了全面清理修改,但在后期校对时仍然发现很多这类问题,相信书中一定仍有遗留。在释文的格式上,最初是希望能通过严格录入更直观地展示释文在原简上的位置关系。初稿,除了少数内容太多太长者用符号标明行数、栏数位置外,大多数简文都可以按照原释文格式录入,但后期在编辑排版时,由于版面的限制,很多释文格式不得不重新安排,导致现在的释文出现用符号标明行数、栏数和不用符号标明者混在一起。这也是本书的一个遗憾之处。 本书在后期审订过程中还得到了不少匿名专家的宝贵意见,结项时李均明老师对小书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了修正意见。书中还有一些是上课时学生的观点,也都在注释中标明。期间缪璇、梅书英、陆宁宁、关永强、钟佩炘、王苏花、陈梦琪、苏玥、方翔等硕博士都参与过本书的校对工作。其中关永强制作了人名索引,陆宁宁补充完善了郡国县邑乡里表和候官烽燧表,钟佩炘对全书的注释和体例作了通盘核对。在此对以上提出宝贵意见和帮助的专家和同学表示由衷感谢。 (本文为《肩水金关汉简校释》前言)
研究秦汉政治、历史、语言、文化的重要资料 ![]() 978-7-101-16620-016开 平装420.00元 内容简介 肩水金关汉简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甘肃肩水金关汉代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一批珍贵文物,总计简数为10778枚,时间断代大致在西汉末至东汉初,按照内容分类,主要有文书类、册简类和历书类等,涉及公私文书、账簿、出入关情况登记、书信、历法等,是研究秦汉政治、历史、语言、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书以中西书局于2011至2016年出版的五卷本《肩水金关汉简》为研究对象,按照相关简号顺序逐简核对文字,在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纠正误释、误缀,对一些重要的字词演变情况、典章制度、历史背景、人名地名等施以详细注释。另外,编制了《金关汉简所见郡国郡邑乡里表》《候官烽燧表》《金关汉简人名索引》作为全书附录。 作者简介 李洪财,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历史学(古文字学与敦煌学方向)博士,现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古文字与出土文献、俗字与敦煌文献、秦汉史研究,出版专著有《古代文字与文献研究论集》《汉代简牍草书整理与研究》《岳麓书院藏秦简(壹-叁)文字编》(合著)等,在《中国史研究》《文献》《文物》《敦煌研究》《中国书法》等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内页欣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