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像张平这样在省政府有过实际工作经验的作家较为少见,他的特殊经历为其创作带来某种得天独厚之处,能够展现一般作者难以企及的视野与景观,高屋建瓴、气度不俗。他不断攻坚,近作《换届》又开辟新境界,可称为一部主题激动人心、情节震撼人心、人物摄取人心的长篇力作。 小说《换届》中干部官员形象众多,考察下来没有发现一个腐败分子,但新形态展示中的现实冲突仍然严峻。为了准备迎接中央领导视察,年轻副省长杨鹏受命提前到临锦市考察转型综改、安全生产和中小学教育等工作状况,发觉这里虽然一切按部就班、风平浪静,却隐藏有另一种无形的腐蚀,即躺平和不作为。长此已久,假话、套话、空话横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泛滥,讲真话、干实事却常常惹来麻烦。而杨鹏是个颇有正气的省级干部,他逐渐看清了市里一些官员的隐曲心理,坚持深入基层,获取第一手资料,在察觉特大洪水即将来临之际发出警报,勇于担当,做出一系列正确决断,避免了临锦市陷于一场空前灾难。事后,临锦市委书记徐帆和市长程靳昆均在换届前被免职。显然,小说涉及的这一场严肃的官场斗争是新型的,具有明确的现实指向,也是其它同类作品较少触及的,反映出作者敏锐的政治眼光和勇于直面现状的写作态度。倘若人们阅读此书后能被唤起广泛共鸣,最终有助于促进改善社会生态,那么这部小说可称为介入现实的重要作品。 小说《换届》的情节引人入胜,由静水微澜到波涛起伏到惊涛骇浪环环相扣,从未松懈。作者精心设置时间节点,将考察、换届、防洪三件大事重叠展开,其间悬念丛生。因此,全作始终保持着扣人心弦的张力,使读者时时感到紧张和陌生,不忍释卷——这就是情节的力量。杨鹏无疑是作者精心刻画的中心人物,是正直与良知的化身,寄托着作者坚定的价值观。但作者并不想使他概念化,落入“越是完美越苍白”的窠臼,而是将他绘写为一位有弱点、有软肋、有成长,最终实现英雄之举的省级官员,使人们感到十分真实与亲切。在这里,已体现出文艺创作在英雄叙事上数十年来取得的最大进步。小说中,杨鹏在同级干部中显出年富力强、学历高、有书卷气,而一些地方干部未必真愿把他当回事。实际上,刚下来时杨鹏自己也还缺乏自信,容易妥协。他在路上遇交通事故被堵三个小时,后得知市里在处理事故中违反规定息事宁人,也没有明确表示异议。此后,水利局长张亚明等要来向他汇报工作,徐帆书记明确表示同意,事后他却偶然获知那时徐帆已与程靳昆内定将张亚明等敢于“越级报告”官员就地免职,造成了他与几个已被卸去职务的干部交谈良久,情形不免荒诞。这显然深深刺激了他,他开始发挥能量,毫不留情予以反击,又在急需用人之际强令市里恢复几名干部的实权,扭转了抗灾危局,使人们对他刮目相看。这就是张平笔下一个年轻干部的成长,同样具有戏剧性。在那段极为特殊的日子里,于严重事态压迫之下,这位副省长的进步和升华是急速和令人信服的。 再深入下去,作者也发掘至主人公的内在动机。书里并不回避某些现实,如杨鹏也面临换届,也想升迁,那也是一种进步。他能意识到,自己在临锦的表现,会直接在上级领导的目光之下,这使他力量倍增——这一点写得很是实在。但作者更重笔书写出,作为知识分子干部,他做人是有原则和底线的,他把恪尽职守、为民众谋取利益放在首位,而这种真正“干实事”的干部正是我们时代的先进典范。下到市里后,他一不带媒体,二不提供报道,“就是想了解材料上没有的东西”,于是洞悉到许多实情。他和秘书独自上街,寻访到由养鸡场改造来的学生宿舍,那里一间房竟住70多个学生,墙上爬满了咬人的鸡虱子。他大发雷霆,要求教育部门当即将学生们搬出去,一分钟不得延迟,使市里不免对他生畏。当他发现超大汛情大概率提前到来,两座水库和一座大坝可能面临崩塌时,立即上报,临危受命,在省委省政府安排支持下,开始以汛情督察领导组名义部署一切,终于成功挽狂澜于既倒。在最紧要关头,他把升迁也抛到脑后。那时恰遇中组部为换届找他谈话,他竟无暇顾及,连夜赶回临锦处理要务,这几乎是任何干部都不敢做出的事,况且临锦抗灾随时可能在他指挥下失利。小说中这一笔来得最为精彩,也实现了对主人公完整性格的塑造。当然,中组部同志也不会怪罪于他,了解内情后反而对他另眼看待。在主题创作空前活跃的当下,如何成功塑造正面人物形象,是一个重要的艺术实践问题,《换届》在这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小说中两位女性角色的设置别出心裁。一位是女主人公、民营雨润公司董事长夏雨菲,她是杨鹏的初恋,非常了解临锦水利设施存在的隐患,因而在杨鹏来到后不断向他提供相关信息,提醒他防备重大灾情的降临。在洪水泛滥之际,她立下奇功,特别是发挥专家作用,以生命担保巷道渗水为山体积水,阻止住施工队的逃离,扭转了局势,后光荣负伤。可以说,这个人物是整部作品的另一个支撑点,没有她对杨鹏的督促,杨鹏不可能那样迅速地了解情况,进入角色。作者对夏雨菲的写照,为杨鹏的一番作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对两人间感情关系的描写,不仅增加了小说的吸引力,也颇有利于推进故事快节奏迅速发展。另一位女性角色是杨鹏的党校同学、现任国务院副秘书长任月芬。正是她,从工作需要出发,最早提出要杨鹏提前下去走走,掌握第一手材料,为迎接中央领导的考察做出准备,并且明确要求他不做表面文章,去了解最切实的情况。作者对两位女性人物的设计是有讲究的,她们分别代表了基层民众和上层的意志,形成杨鹏强大的背景。不过任月芬并非政策的化身,她也是充分文学化的人物。她和杨鹏的党校同学关系别有一番味道:平时并无来往,过节不忘问候,一旦发生工作交集,有话皆可直言不讳,其实是社会关系中很有意思的一种,读后耐人寻味。 应该特别提到,程靳昆和徐帆是小说中两个新型官场人物的代表,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程靳昆在市长位置上已经干了五年多,本属于“凭本事真正干起来的干部”。他不是一个坏人,也不是一个坏领导,尚且清廉,不抽烟不喝酒不吃请,从不在家里接待客人,大家对他既敬重又畏惧。他的症结是将换届时眼看比自己年轻十多岁的徐帆空降当了市委书记,断了他的前程,此后变得愈发轻率和麻木。徐帆是个“老泥鳅”,自然能明白程靳昆的心思,既然自己已经到位,便尽量迁就程,不与他较劲,保持“团结”。于是,两人都将个人考量置于国家和民众大局之上,对工作采取敷衍塞责态度,文过饰非,对洪水灾害始终抱侥幸心理,赌一个运气,终于酿成大祸。他们虽来自虚构,但作者对他们再熟悉不过,从他们身上犀利揭示出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某些不可忽视的负面现象,发人深省。 一部小说的魅力不仅来自主题、情节、人物等显见要素,也来自细部上显示的成色,仿佛一匹绸料摸上去的感受。《换届》在细部上也是有读头的,文本里充满生活气息。如写杨鹏每天必看新闻联播,雷打不动,即使出国访问也绝不放过。徐帆不怒自威,因为他太年轻,上上下下都不知道他下一步会走到哪里。副省长召开全省性会议,凡属不分管的厅局,来一个副职就算很给面子。对于有些性质的报告,首长可以只划一个圈,不做文字批示,便使一切都有回旋余地,等等。这些细节,同样来自生活,具有逻辑自洽的细密纹理,质地自在,耐人咀嚼。当然,也只有张平这样的作者才能信手写来。 (作者系中国作协创研部原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