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人到中年:如何栖息我们的肉体与灵魂 ——艾玛长篇《观相山》读后

http://www.newdu.com 2023-08-30 《收获》 刘小波 参加讨论

    

艾玛的《观相山》书写人到中年所遭遇的种种物质与精神的困扰,并努力寻求解决之道。小说的主人公是一对夫妻,妻子邵瑾是某社科杂志编辑,丈夫范松波是高中数学老师,他们生活在某海滨城市。本来平静如水的生活在人到中年之后被接踵而至的麻烦打破。小说以男女主人公各自距离退休的时间以及男主人公五十岁的生日来标示他们的年纪,由此展开这个年纪所遇到的生活。作品主要书写人到中年遭遇种种生活的困境和烦恼,思考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如何才能更好地协调,个体如何更好地栖息肉体,安放灵魂。

人到中年,首先遭遇到的是物质生活的困扰,疫情与中年危机的叠加,让生活变得十分窘迫。范松波即将迎来五十岁的生日,但是连退休后的生活都不敢轻易遥望,因为当下面临着很多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上有老、下有小”是这群人的真实生活写照,小说注重书写父辈对子辈的关怀,永远有操不完的心。他们为了下一代背负着沉重的房贷,连一场旅行都堪称奢望。现在这对夫妻的结合,本身就是迫于现实的压力,并不是因为有真正的爱情,重组家庭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爆发出来。邵瑾是一位心思细腻、十分敏感的女性,有过对爱情的美好向往,渴望轰轰烈烈的感情,最终却选择和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学教师结婚,但是很明显,这只是向生活的妥协,小说处处在暗示这段感情并不让她满意,种种不经意间的行为,都是内心的某种投射。不过日子总在继续,不经意间,这样的生活耗费了大半生的光阴。

《观相山》着重书写了一种微妙的婚姻关系,当前的这段婚姻,明显有种阴差阳错的味道。婚姻的纽带不是爱情本身,而是家庭、责任。一开始这对夫妻走到一起是为了未出生的孩子,为堵住旁人的闲言蜚语而假结婚。在婚后很多时候两个人并没有过多的交流,而是互相隐瞒,看似是为了对方着想,其实是彼此存在着隔膜,因为两个重组家庭关涉较多的人与事,并非爱情所能把控住。最终是在书写婚姻的暗伤,这其实也是中国式婚姻的真实写照。在作者不紧不慢的讲述中,几段较为复杂的情感逐步浮出水面,一切似乎都是命运提前做出的安排,个体不过是在人间“修行”。

人到中年面对的问题还远不止这些,在精神层面同样遭遇不少的困扰。或许是世俗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沉重的压力,他们的精神同样不堪负重。每个人似乎一直都在寻找更好的人,更好的物质条件、更好的生活状态。但是到头来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生活很多时候就是平静如水。日复一日的日常生活已经消磨掉生活的激情,很多光阴变得“下落不明”,生活因此缺少必要仪式感,这对夫妻自认为是生活中的怂人,既甘于平凡,又努力寻觅生活的激情。于是两人的家庭对饮成为一种简易的仪式。无论是夫妻间的对饮小酌,还是参加禅修会,都是对这种生活仪式缺失的一种补救。生活本身就是“修行”,在小说中也直接点明了这一点。

不过,比较起来的话,这对中年夫妻的生活已经是比较优越的了,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有能力应付生活中的各种麻烦。小说的结尾,他们的女儿获得设计大奖,她个人遇到的麻烦得以解决,范松波职称也评下来了,小观的精神疾病也因为要照顾母亲得到治愈,一切都朝着美好和安定的趋势发展。但是另外一些人就很难说了。尤其是在特殊的环境之中,很多底层的人生活还是比较艰辛的,小说也借助人物之口表达了这种担忧,由此也体现了作品哀民生多艰的主题。众生皆苦、民生多艰这一主题通过多个角度来表达,小金这两个动物的出现,正是众生主题的表达,人向动物投射的某种情感。

《观相山》是一部密切关当下时代现实生活的作品。小说的情节比较分散,拉拉杂杂写到了很多支线故事,涉及其他的各色人物。包括范松涛,小观和小观娘,程凌云、飞飞与文老师等等。而这些人的遭际最终印证了“五蕴皆苦”这一主旨,体现出一种悲悯情怀,也是一种微型人道主义叙事。小说还暗写了这场蔓延几年的疫情,虽然疫情已经过去,但对人们心理所造成的伤害还存在着。从一开始提到的景区游客的大幅减少,到文中提到的小区防疫、医疗援助、查验健康码,打疫苗,购买退烧药等星星点点都是关于它的记忆。小说中还有邵瑾感冒发烧后对丈夫所交代的“要是明天一早,我还不退烧,你去报告社区好了”,平实的一句话依旧能联想到当时的种种荒诞现象。

《观相山》是一部与疾病有关的小说,疫情最终得到控制,肉体上的病灶一步步切除掉了,但精神如何抚慰,灵魂何处安放仍是一个问题。作家不断思考何处栖息我们的躯体,又如何安放我们的灵魂。范松涛选择自杀以及由此带给邵瑾的精神创伤,包括小观的精神疾病,再加上很多并未出场但是深受疫情时代精神创伤的普通人们,都指向这种精神的创伤。小说出现了参禅悟道的情节,已经和精神病患的疗救有关了。比如通过禅修和妙一的引导,精神病患者小观最后恢复正常。邵瑾也同样慢慢走出了感情失败带来的心灵创伤,当然也都和他们各自有应付不完的俗事有关。

小说中邵瑾始终在寻找范松涛自杀的原因,但是最后并没有过分注强调这一原因,而是流露出一种释怀:与生活、与自己和解了。正如邵瑾在面对多年未见的小观时所突然感悟的那样,生活在很多时候其实并没有逻辑,很多事情也并不都能够在理性的层面上获得圆满的答案。又或者,所谓的答案,可能也正潜藏在问题的求索过程之中。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她也在寻觅自己的精神世界的栖息之所,并使得自己的精神暗伤最终得到疗救。而这种治愈,或许可以给每一位后疫情时代的人带去些许的慰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