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上尉的四季》:扎根干事创业的热土

http://www.newdu.com 2023-08-24 人民日报海外版 戴瑶琴 参加讨论

    

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王凯的军旅题材小说近年来颇引文坛注目,他作品的一大特色是“比较切近改革强军的生动实践和基层部队的战斗生活”。长篇小说《上尉的四季》(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也不例外,作品以心理视角呈现基层连队年轻军官成长历程,以驻扎西北戈壁的基地为圆心,刻画了主人公马小光从陷入逆境到重燃理想的故事。小说时空结构清晰,从空间视域看,借调北京机关两年,马小光未能如愿留京,以一名“穿军装的北漂”身份回归西北基地,北京和西北的环境落差带来前途落差,也让马小光产生了心境落差;从时间视域看,王凯用冬春夏秋倒置的时间线,展示马小光被拉拽回原定人生轨道后,内心经历的抵触、躺平、融入、奋斗的情绪递进。

小说塑造了干部、士兵两组人物群像。王凯以一系列关键事件,如转业、升迁、调岗、奖惩,探察马小光、邱海青、周俊涛、李宇轩等人各自的性格维度与心理维度,又生动描绘了基层士兵华亦实、米天宝、张卢语泽等年轻军人的训练生活和精神面貌。

马小光从事政工工作,但基层连队却结结实实教给他人生三课。转业是他面对的第一堂课。决断普通士兵的走与留异常艰难。面对基层士兵的生存压力和未来前途,尤其是看到老兵米天宝“主动”将留队名额让给任永富这一举动,唤醒了他心底的责任心与正义感。转业这一现实问题触动了他,在潜移默化间警示他何为军人职责,并敦促其先静心再出发。

邱海青给马小光上了第二堂课。他特权思想浓厚,犯下错误后,以调动为诱饵让手底下的士兵任永富替自己顶包。马小光知道后,原本打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他屡次受到心底漾起的使命感煎熬,无法向不公正的现象妥协,最终向组织反映了问题。对马小光而言,他已不再是“局外人”,而是不知不觉地融入连队。他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短板,也在与任永富、米天宝、华亦实、张卢语泽的交往中逐步补全。他意识到自己是基地的普通一兵,归属于连队集体。

连队的普通士兵给马小光上了第三堂课。华亦实身患白血病,却主动要求回到连队。他不要部队的照顾,自己给自己“找活儿”,跟着大家一起出任务时毫不退缩,他写诗歌、给全连50多个人拍“军装大片”,给大家带去温暖;米天宝委屈退伍后,听闻马小光公正处理连队工作后,内心释然,紧急时刻毅然回到老部队,开吊车将掉入沟里的军用卡车吊起;张卢语泽开“小车”是个轻松活,但他却想摸爬滚打,到一线当特种兵,刻苦训练,追逐梦想……这些发生在马小光身边的鲜活故事激活了他身上的军人本性,最终让他脱胎换骨,不再沉溺不能留京的遗憾,而把基地当作干事创业的热土。

基层连队是个大熔炉,在这里,马小光彻悟,他不能一味追求职务、追逐名利,“他总希望有人赏识他认可他并且留下他,就像藤蔓需要树木或者电线杆什么的以便攀援而上。他让自己变得曲折而柔软,可最终还是匍匐于地面。现在他不需要了。他为什么不自己做一棵树呢?哪怕只是棵低矮又难看的沙枣树,永远只长在墙根和荒野。”从匍匐到站立,马小光的思想转变透露出王凯的创作意图,作家曾说:“马小光要处理人生的困境并决定是否与之抗争,我们每个人可能也会在某一时刻遭遇某种困境,而如何面对以及如何抗争都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幸运的是,我陪着马小光一起度过了冬、春、夏、秋四季,也和他一起在那辽阔之地重建了理想和生活。”小说结尾与开头形成呼应,在上尉的秋季,“窗外是戈壁深秋的晴空,一年中最深的蓝”。马小光的世界没有灰蓝色了,他不再艳羡虚无的好运气,决意如弹丸般,不论是否击中目标,都要投入每一次“义无反顾的飞行”。

(作者系大连理工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