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创作谈 >

焦冲:生活中受到的触动往往是诱发创作的根本

http://www.newdu.com 2023-07-12 《小说选刊》 焦冲 参加讨论

    

生活中受到的触动往往是诱发创作的根本。几年前,我在泰国清迈跟团旅游,导游是位华裔,全程普通话沟通,完全毫无障碍,就连当时的网络流行语和地方的方言,他也能理解透彻。游客们因此跟他聊得十分热络、投机,话题一度围绕在泰国生活的华人,其间讲到一位居住在清迈某个小县城的远征军老兵,据说这位老兵一辈子不会讲泰语,只会讲普通话和方言,也没有加入泰国国籍,他一直很想再回到祖国,回到故乡,再看一看亲人,但一直找不到机会,直到去世也没能完成心愿。老兵的遭遇在我心头挥之不去,很想诉诸于文字,后来我在网上搜索查阅,才对那段几乎被遗忘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此同时,小说的内核逐渐明朗。

老兵成为了小说中小唐爷爷的原型,他的故事已成历史,是我并不熟悉的,无力重写的。要想揭开尘封的历史,最简单的方式是借助现实,于是我虚构了周启书这个人物,使其成为联结现实与历史的纽带。小说完成后,我才发现,相对小说中的其他人物而言,周启书塑造得更为血肉丰满,只因他身上承载和背负了更多的东西。

小时候,为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周启书抛弃养育了他七八年的堂姑和姑父,跟随父母来到县城,当他发现父母接他回家的真相后,隔膜就此产生,促使他刻意疏远父母,并发誓逃离原生家庭,为达到这个目的,成年后的他再一次背叛,这次是背叛了爱情,为了前程选择与不爱的人结合。他忍辱负重多年,终于功成身就,外表看似光鲜,感情世界实则千疮百孔。

弥留之际的堂姑希望能见周启书最后一面,但由于愧疚,周启书选择了逃避,给自己安排了一场旅行。我一直觉得,没有哪些经历是无用的,没有哪一段人与人的交往没有意义,生活自会安排解铃者。老兵对故乡、故国的思念与万般怀恋,异国他乡的美好和善意,在无形中深深地感染了周启书,让他得以摒弃久惯牢成的眼光和心态去看待故乡和亲人,促使他回到兰泉河,回到奄奄一息的堂姑身边,并且叫了她一声妈。

乡愁对于游子,如同一切人类的基本感情一样,是与生俱来的。不管年纪多大,走得多远,只要一声乡音,一首歌曲,或是一句古诗,都能勾起内心深处的记忆。这正是周启书能够与过去、与故乡、与亲人,与自己达成和解的情感依据。

以上是我创作《门前一树马缨花》的一点感想,当然,我想表达的不止这些,我相信读者朋友们一定能从故事情节、细节的安排,甚至某个词语的使用中读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