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大绸商》:信念就是最后的尺度

http://www.newdu.com 2023-06-27 大众日报 秦坤 参加讨论

    关键词:《大绸商》
    


    山东昌邑作家张葆海的长篇小说《大绸商》,全文42万字,共四十章,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在驾驭历史元素的基础上探寻人性的曲折幽深。整体叙事节奏舒缓和紧张错落有致,描画了一幅有声有色的昌邑“清明上河图”,歌颂了“诚信”这个昌邑丝绸的精神图腾。
    昌邑是著名的“丝绸之乡”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在《大绸商》这部长篇小说里,读者可以通过方言俚语“不慰作”“囊地了”“俺”等感受到昌邑的风土人情;可以通过各方势力角逐,窥见大清朝堂和时事变幻;可以通过主人公闫立信在面对命运跌宕起伏时的各种随机应变、化险为夷,感受昌邑人诚信待人、有勇有谋的精神,也可以通过李维凤、小香橼、卢氏等女性群像溯源那个时代女性的命运。
    小说还写到了王尽美、邓恩铭等共产党人在绸商掩护下,护送共产国际代表回到苏联,开辟通往苏联的“红色丝绸之路”的故事,既反映了现实,又升华了主题。闫立信个人的故事不再局限于一个普通的昌邑丝绸商人,他是千千万万中国红色商人的代表,民族大义、家国情怀跃然纸上。
    《大绸商》的开头:
    国运动荡,民运自然多舛。
    京城第一大丝绸商号——天有信绸缎店倒了,谁都没有料到......
    那是大清光绪九年的事。
    这年很邪乎!
    ……
    寥寥数语把人带到了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在没有天然尺度的世界上,信念就是最后的尺度,是一种没有退路的选择”,闫、亓、李三家三足鼎立,爱恨情仇交织。在遭人陷害、身处牢里绝境时,闫立信仍能照顾咳嗽生病的老囚犯,他爱恨分明,足智多谋又果敢多情。而早期的阎立信却沉迷“八大胡同”,流连于风月场所,被老鸨跑到天有信商号要账,成为同行的笑柄,后来被捕入狱,险些丧命。从闫立信行刑前唱京剧失街亭;出狱后变了个人,降价卖丝绸对付合顺旺;对洋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带人杀死害了自己兄长的二当家的;用“遛魂”迷惑周围的人拿到老囚犯的一箱子金银珠宝;白绸变花绸破解经营危机,后将印染花绸的方子教给大家;与李维凤惺惺相惜,与小香橼的情深义重等等描写,都能看到闫立信这个昌邑汉子成长过程的不同侧面。闫立信是做大事的人,他历经沙漠热浪、雪山严寒、飞雪冰雹、悬崖失明,才到了“丝绸重镇”喀布尔,他的一生堪称传奇。小说女主人公李维凤,闫立信的妻子,也不是普通女子。在阎立信入狱,她爹坚持悔婚的时候,她固执己见,设法营救阎立信,并因为意外的机缘跟洋人学会了一些医术,后面派上了用场,从李维凤身上,已经看出一些新时代女性的影子了。
    在扎实的传统叙事基础上,张葆海还受到了一些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比如,“他看到李维凤化成一朵红色的云彩,慢悠悠飞了起来,与半空中的那团乌云纠缠在一起,撕咬挣扎着,最后整个天空都黑了……”这样的描写,让人眼前一亮。
    在每个章节的开头,张葆海几乎都会写几句比较有哲思的话,也是这部小说的一个特色。“命运不是风来回吹,命运是大地,走到哪里你都在命中。”“时光轮回,总要有初始的原点。”“朝霞的节奏总是淡定从容,该灿烂的时候旁若无人;旭日的脚步总是不紧不慢,该出发的时候才会启程。人生不紧不慢,生命才能如旭日般蓬勃旺盛。”
    作者对于生活的观察具体而微。在细节描写上,张葆海把选茧、煮茧、抽丝、撴丝、倒丝,再到拧穗、牵丝、刷丝、装轴、捣缯、纺织,最后到关键的漂练、晾绸、平绸,要经过的二十道工序都写出来了。在写留香院的茶时,他写到洞庭碧螺春、信仰毛尖、西湖龙井、君山银针、黄山毛峰、武夷岩茶、祁门红茶、云南普洱、六安瓜片等,详尽罗列,从不一笔带过。
    看《大绸商》,有点看古代章回体小说的感觉,众多的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昌邑是丝绸的故乡,柳疃丝绸是山东省非遗项目。这里的“柞绸”又称“柳绸”,用柞蚕丝制作,具有“轻薄如纸、柔软如棉、坚固耐穿、出汗不沾”的特性。文中反复提到了柞树林,那是柳疃丝绸的源头,也是主人公阎立信以及千万昌邑人赖以生存的底气。在小说第三十八章里,柳疃丝绸凭借精美的民族花色、厚实透气和独特个性获得了芝加哥百年进步世界博览会金奖,这是历史的真实。嘉靖年间,昌邑绸商便背着“绸包”上北洋、下南洋、闯东洋、走西域,将“柳绸”推向世界,年出口柞绸60万匹,使昌邑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小说的结尾,阎立信反思这些年一代代昌邑人开疆拓土靠的是什么。他临终说:“除了‘诚信’二字……不就是凭着吃苦耐劳地闯进……和包容世界的家国情怀吗……国民政府……没有希望……你们……才是……国家的希望……没有了国……哪里还有家啊……”
    《大绸商》这部小说今年被推荐参评茅盾文学奖。张葆海自述,自己的业余创作在有些人看来是自找苦吃。他把自己对昌邑的感情,把在昌邑生活30多年的人生感悟与生活感悟,全都融入了这本小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