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逐光而行的赤子们

http://www.newdu.com 2023-06-12 文学报 紫苏 参加讨论

    


    《生为赤子——唐湜与他的文友们》曹凌云/著,春风文艺出版社
    对于作家曹凌云来说,2022年是一个丰收年,不仅在全国多家知名报刊发表了数量可观的散文,还出版了长篇纪实文学、“走读三部曲”之二《海上温州》。不久前,他的新作《生为赤子——唐湜与他的文友们》(以下简称为《生为赤子》)又得以出版亮相,从此书中可以读出作者更为开阔的心胸、更加深远的视野和沉着自信的书写。
    《生为赤子》是曹凌云为一批温籍文化人打造的群像图谱,故其亮点和独特之处,在于作家将炙热的目光投向一个群体的共性人生,聚焦于他们共同经历的那个时代,那段无法忘怀的红色革命经历。正如作者开篇所说的:“他们都出生在上世纪初的温州,他们是同学,是文友,是患难之交,是革命同志,他们从瓯江南岸起步,心怀赤诚,把生命慷慨地投向一种精神追求。”这一个群体的代表,也就是作者所说的“他们”,是九叶诗人、评论家、剧作家唐湜,诗人、学者、翻译家赵瑞蕻,诗人莫洛,温州市人民政府第一任市长胡景瑊,还有版画家林夫、寓言作家金江、作家林斤澜、作家郑伯永等。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没有被流年湮没,闪烁着家国情怀与美好理想的光芒,给我们一种适逢其会的美感。
    《生为赤子》的亮点和独特之处,还在于作家在追寻历史往事中,通过敷陈故事、感知事件、连缀情节、讲述细节等系统创作,塑造和凸显一个个人物形象。唐湜无疑是该书的一号人物,该书也较为完整地讲述了唐湜的一生。在这之前,我读过不少作家、诗人写过唐湜,他们笔下的唐湜,往往木讷而胆小,说话含混不清,不善与人交往。而曹凌云笔下的唐湜,年少时积极参加学生爱国救亡运动,青年时两次奔赴延安,心中有着火一样的革命激情。在长达七十年的文学生涯中,他始终抱着一颗赤子之心,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评论、剧本,还从事文学翻译工作。《生为赤子》还原了唐湜历尽沧桑、饱经磨难仍对革命事业矢志不渝的文艺战士的形象。
    《生为赤子》一书中莫洛、林斤澜、胡景瑊等形象,都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我的印象中,莫洛是一介书生,而曹凌云笔下的莫洛,“革命与文学,这是莫洛一生的关键词。革命需要文学,文学倾心革命。毫无疑问,莫洛是革命队伍中的一位优秀作家。”在我的印象中,林斤澜是个小说家,而曹凌云笔下的青年林斤澜,“被安排在新四军驻闽浙边后方留守处抗日流动宣传队里,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在国民党统治下的平阳、泰顺、瑞安等地进行抗日救亡巡回宣传。”
    莫洛、林斤澜、胡景瑊等人物形象,与唐湜的人物形象一样,不是作者凭空想象、空穴来风,都是基于大量的缘由、事实与细节。比如称他们“生为赤子”,是基于他们的家族在温州属于名门望族,因此他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深重的国难让他们仰视红色人物,心中萌发和积聚了爱国之情,最终追求进步,投身革命,奔向了战火纷飞的第一线。
    《生为赤子》二十多万字,字里行间始终饱含情意,充满灵性,体现曹凌云散文语言精致、笔调凝练、意境雄阔的鲜明个性,同时也呈现了曹凌云在创作上的新视野、新站位、新角度,体现了作家的责任心、使命感和担当精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