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黄昏博物馆》:以建筑的理念解构小说

http://www.newdu.com 2023-06-12 《中篇小说选刊》 张佳荣 参加讨论

    关键词:汤成难
    

《黄昏博物馆》无论在内容构造还是写作技法方面,都充分体现了小说叙事的逻辑性和艺术性,二者相得益彰,以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方式讲述了一对“天敌”如何在荒漠逃生并结为生死之交的故事,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面。这一点与中式建筑所遵循的设计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在保障结构牢固完整的基础上,更追求诗意的交融,从而达到刚柔并济,理性与浪漫和谐共生的审美效果。

《黄昏博物馆》中最不容忽视的,当属那行云流水般的时空跳跃式的叙述手法。以当下时空的顺叙为基调,也就是在老年马洛踏入黄昏博物馆进行捐献的大前提下,不断地回忆他和阿里的故事,由此巧妙而又严谨地编织出一个超时空的叙事空间,使得过去与现在不停交织,足够吸引读者眼球。同时在这种时空来回转换的奇异空间里,作者还埋下了几条清晰的叙事线索,分别指向现在和过去,以及过去的过去,即在追叙马洛入狱,越狱和逃离荒漠的过程中还插叙了马洛的母亲和阿里的身世。就是在这种不停穿梭的时空里,小说顺理成章地产生了秩序感,像极了中式建筑里那些亭台楼阁,层台累榭、鳞次栉比却整齐恢宏,无半分混沌之意。当然促成这一局面的,还有小说在选材上的异质性,尤其在开篇第一小节,作者便将“黄昏博物馆”和“越狱”这两种看似毫无碰撞可能的事物奇妙地交汇在一起,居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过这充斥着整个画面的强大的科技感,是否也在隐喻人类和 AI 之间的冲突呢?

除了结实宏大的内容构建以外,《黄昏博物馆》还有另一个精彩的地方,那便是附着情绪的画面感。小说的语言力量感十足,在抒写诗意的同时还散发出另一种暴烈的美。并且这种复杂矛盾的美感之中,还夹有人物情绪的层次变化起伏。那为期七天的荒漠逃生经历,七天七夜七个黄昏,马洛和阿里的情谊也由彼此对峙,到手下留情,到心扉打开,再到相互照顾,最后竟化为生死之交。此间人物的绝大部分心理活动,都通过对环境的细致描摹淋漓尽致地体现,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作者笔力挥洒,水墨点到之处都渲染出一种苍茫无垠,广袤辽阔的氛围,仿佛眼前已浮现出那一幕幕壮烈震撼的场景,字里行间都流淌着一种让人身临其境的画面感。两人的情谊也在这种充满韵律和节奏感的优雅叙述中,以质变的形式又同整个故事内容紧密相连,就像中式建筑里所讲的依势而建。小说想要有观赏性,结构和描绘也必然要和谐统一,二者缺一不可,而那些关乎于人类的情感也蕴藏在这一切当中,历久弥香。

或许,小说就是诞生于不断解构和重组之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