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创作谈 >

郑小驴:《南方巴赫》创作谈

http://www.newdu.com 2023-02-28 《十月》 郑小驴 参加讨论

    我有个喜欢摄影的朋友,是一家度假酒店的老总,每天坚持用专业相机拍一张海上落日,不管刮风下雨,全年无一日落下。他给我们展示这些壮丽的照片,每一张都称得上标准的风景明信片。在众人的一片夸赞声中,朋友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他现在已经不再拍此类风格的照片,因为这些都谈不上是照片。他拿出几张自己满意的照片,没有辉煌的日落,没有渔歌唱晚,没有耶稣之光,只有灰暗的光影,凄风冷雨,黑云笼罩,每一张都谈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风景照,甚至让人心生不安。
    朋友援引《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中本雅明谈论摄影师阿特热的照片来为自己的艺术观辩护,“阿特热在空旷巴黎街头拍摄的相片有着非凡的重要性,正是因他摄住了这个演进的新局面。确实如人所言,他拍的街道好像是在拍一个犯罪剧场,而犯罪剧场空无一人。……它们已在要求人们以特定的方式来理解它们,随便草率的观看已不适用。这些相片令观看的人感到不安;要追赶上它们,观者自知必得循着一定的路线走才行。”我能理解他不拍那些“风景照”的意图。海上落日甫一看辉煌壮丽,然而背后无任何叙事空间,苍白,空洞,一片透明。反倒是视觉上谈不上让人愉悦的照片,蕴含了诸多的内容,显然草率观看只会错过这些照片。
    与其说喜欢这些照片,不如说我欣赏朋友的艺术观。由此我联想起韩炳哲在《透明社会》中所言,“当今社会,到处洋溢着‘透明’的热情,而人们的当务之急是培养一下对距离的热情。距离和羞耻心无法被纳入资本、信息及交际的高速循环。因此,人们便以‘透明’的名义消除了所有谨慎的回旋余地。它们被照得通亮,被剥夺殆尽。世界也因此变得更加无耻、更加赤裸。”如果将这个范围缩小一点,当今的小说也同样洋溢着“透明”的热情,那是一种一眼便能望到尽头的故事,已经沦为类似口香糖的一次性消费品。关于叙事技巧、风格、语言、结构、悬念、隐喻、细节的探讨已经降到最低的标准,一切都在为清晰的主题和健康的思想让道。
    尽管如此,我依然对在小说技艺上有所追求的写作者高看一眼,至少在叙事技艺上,这类写作者还保持某种警惕或清醒的认知。一篇成功的小说总是兼具多重属性,如同特殊暗物质,置身黑暗,不断发光。在小说声誉日渐被蚕食的今天,能拯救小说的已经不再是耸人听闻的故事,也不是道德的说教、感化,甚至也不是救赎,而是小说本身应该具有的审美趣味。它不是新闻,不是轶事,也不是口香糖,更不是一次性读物。它经得起反复推敲和咀嚼,正如卡尔维诺所言,所谓的经典,不是正在读某本小说,而是正在重读某本小说。这么说来,好的小说一定是经得起重读,是无穷尽的,常读常新的。
    我渴望能写出这样的小说,《南方巴赫》算得上是我的一次小小的尝试。回头来谈论这个小说,已经很难讲清小说最初的源动力是什么。也许是曾造访一个永州矿老板的庄园,矿老板粗犷又不失大气的做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也许是多年前和一位QQ网友的见面,在长沙阴沉萧瑟的冬日下午,我们坐在一家乱糟糟的无名粉店,见了仅有的一面。我已经记不清她的容貌,只记得她是永州人,那天身穿灰色的呢子大衣,背只卡通背包,大学尚未毕业。那天她没吃午饭,米粉上桌,几乎狼吞虎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些清晰或混沌的细节,在我写作《南方巴赫》这篇小说时,数次浮现眼前,如同小说中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暗物质。我想写一个带点神秘气质的女孩,对于主人公金宏明来说,这个女孩的出现,如同黑夜中的一束光,照亮了他的内心世界。他以为凭借这束光便能获得救赎,带领他走出黑暗,却未曾想这束寒光反而引他坠入深渊。我想说,这是一次关于他人即地狱的探寻之旅,每个人都是一座巴别塔,相互充满了误解,暧昧,绝望,妄图获得真爱的最后却收获了谎言,想逃脱桎梏的却掉入新的陷阱。听上去很绝望,但这不是我想看到的,小说的结尾,我将希望寄托在了雪夜奔逃的金宏明身上,我希望他能逃出去,越远越好。
    2023年2月10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