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江有水千江月”是一句佛家偈语,我极喜欢,所以在小说对话里安排了这句话。千江如众生,有水可映月。万物皆有灵,有缘能见佛。 2021年1月18日,人民网发了一则短消息:禁渔之后,宜昌长江段发现江豚。还附了一段短视频,几只江豚在水中枕波逐浪,嬉戏玩耍,不时跃出水面。评论区里一句话突然打动了我:有“微笑天使”之称的江豚,是长江生态链的旗舰物种,它折射出了长江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持续向好的标志。 日光流年,万物生长。沿江化工企业退腾入园,渔民退捕上岸,重现了青山绿水的乡愁。长江大保护行动,正在讲述一个又一个的中国故事。这不是文学修辞,而是时代印证。 那段时间,我正为待写的小说做准备,每天漫无目的地阅读新闻,零散地做着笔记,就像一条胸怀江河湖海,却不知游向何方的鱼,但我充满了反复游弋的激情。卡尔维诺说,听的人只记得他希望听到的东西。掌握故事的不是声音,而是耳朵。这条无意间相遇的信息,结缘了这个故事。 卡尔维诺还说,你所熟悉的物事、空间,混合头脑中的想象,共同构成创作者内心的风景、独具一格的舞台布景。故事构架很快就搭建成了。小说中的三个主人公,都有我所经历或熟悉的人物背景。我有过短暂的记者实习经历,曾在某化工企业从事管理工作近二十年,有退捕上岸的渔民朋友在表弟的托盘厂改行做木匠。但只满足于个人记忆光影的捕捉是不够的,微茫之间,我需要更多丰满而有温度的细节,述其由来,道其所往,这才是迷人的创作之径。 在创作过程中,那些熟悉的日常和人物开始变形,在峰回路转的故事推进中徘徊不前,我的内心突然有了莫大的惶恐。小说也许就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在互动过程中,不断印证人性复杂的渊薮,但如何让人物的穿行,去复活一个关于江豚的故事?江豚才是逸出整个画面的主角。 为了故事的密度,我引入了《聊斋志异》的《白秋练》,就如在小径交叉的花园深处,矗立起一座亭子。你总能看到她。白秋练让故事变得柔软起来,而柔软,有时恰好是最坚固的存在。就如花园里的亭子。 白秋练是一个故事,更像一个谜面,在走向等待揭开的谜底。 2022年7月21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更新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名录显示:被誉为“长江女神”、有着“中国淡水鱼之王”之称的长江白鲟被正式宣布灭绝。这是一个令人震惊和悲伤的结果。江豚是长江白鲟亲缘关系最近的族群。写下这个故事,颇像在寻找一条接近缅怀它们的方式与路径。文学应该有生于博爱的情怀,温暖众生的信仰。 这篇小说的文本呈现并非完美,但运气很好,一路缘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