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创作谈 >

范小青:《平江后街考》创作谈

http://www.newdu.com 2022-09-20 收获(微信公众号) 范小青 参加讨论

    关键词:范小青
    有一次我有事需要找一位微信朋友,输入他的名字,没有,输入他的单位加名字没有,输入他所在地的地名加名字,还没有,只输一个姓,跳出来很多同姓的,但是没有他,各种群里也没有。
    这就奇怪了,因为我明明记得我有他的微信,我也记得我们微信过好多次,只是后来有些疏离,联系少了些,但是他不应该就这样消失了吧。
    当然他肯定没有消失。也不是在另一个平行空间。他就在这里,也许就在我身边,甚至就在我对面。只是我视而不见,因为我每天会见到很多的人。何况我还脸盲。
    他在微信里“消失”,可能性有多种,比如,我有他微信的记忆是错误的,这种情况常有发生,因为我们通常会觉得,但凡熟悉一点甚至只是见过一面的人,都会加微信的,这是先入为主或者自以为是造成的错觉;或者是他改了微信名,他成了“我是谁”,“你是谁”,“狗头”,“猪头”等等之类……这可难煞我,叫我怎么猜呢?倘若其中有一个哪怕看起来稍有一点点像的名字,也可去看看他在朋友圈近期发的某些内容,再根据这些内容来作一下判断是不是他,但是看来看去,这个“稍有一点点像”的,太多太多了,多到一个也不像了。
    也有一种可能,他将我拉黑了;
    还有一种可能,他——不说了。累了。懒得再说。
    那么后来呢,后来到底怎么样了呢,有没有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人找到了没有呢?
    没有后来。因为后来我就不再找他了,找得到找不到,都无所谓。反正现在多的就是人,不找他也可以找别人嘛。
    因为可有可无,若有若无的关系,也或者是“有事有人、无事无人”的不良作派,导致了“消失”或“失联”。但是这并不意味我是一个无情的人,这是现代社会的特征,几乎是每一个人的日常。因为事情太多,人也太多,只能做减法了。
    回到陈西。陈西是谁?
    是我们共同的回忆,或者是我们失去的记忆,是我们不堪的往事,也或者,陈西是不存在的。
    无所谓。因为没有人关心陈西。因为每一个人可能每天都在碰到一个或多个新的陈西。大家更多的关心在于:我今天又认识了谁。
    越来越多的人与人、事与事,充斥在我们的脑海里。从前的人与人交往,因为接触面窄、接触渠道少,甚至一年半载也碰不到几个从陌生人变成熟人的人物,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好像每天都会和陌生人打交道,然后以为打过交道就是熟人了,就要加微信,就要有关系——其实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关系,匆匆忙忙的认识,一场酒席的交结,几句应酬的情分,千万别说它有多牢靠。
    只是即便知道它不牢靠,也仍然乐此不疲。
    是怕错过了什么,怕丢失了什么。
    最后却还是错过,还是丢失,因为太多等于没有。
    幸好,人们毕竟还是会警醒的,至少文学是警醒的。
    也许还有一丝旧情和旧的生活样式在心底,所以陈西来敲门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