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创作谈 >

《初心记》:和你想的一样吗?

http://www.newdu.com 2022-09-14 中国作家网 北乔 参加讨论

    
    《初心记:我的党校学习日记》 北乔 著
    无需细思,九年时间并不短。
    九年前的2013年4月,转业两年多的我,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从事人事、党建等工作,这与我在部队时的一段工作有相似之处。或许正是这原因,我的状态还没有完全从营区转换到地方。那时,很少有人用手机拍照,微信也刚刚进入大众视野。那时的中共中央党校中央直属机关分校(简称中直机关党校)刚建起内部局域网,开设了用于学员学习交流的网络论坛。现在一想,这样的“那时”,有太多的遥远之处,又有许多的恍如昨日之感觉。
    我来到中直机关党校,参加2013年春季学期的学习,为期三个月。每一个小班是一个党支部,一共有18个支部,我所在的班是第七党支部,14名学员来自中直各机关。虽然我在部队时,组织或参加的各类培训班不少,但进党校学习,还是第一次。环境、设施、形式及身份等诸多的新鲜感,让我在论坛上开始在线式的日记写作。日记,多半该是私人化,在网上实时写日记,尽管是局域网,也是公开式的,进入了大众化领域。好在,我写的日记都是同学们在看,如果我说假话,也是过不了关的。如此,我写的日记是真实的,对我们的党校学习、生活等进行了本真式的叙述。这样的日记,自然有其特殊性的。
    记录学习、记录生活,自然是写日记的初心。可能是因为我在部队从事过组织、人事、教育、宣传、培训等工作,写着写着,我便时常对老师的授课内容及方法、党校的教学形式、活动组织等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本意不是评点,而是以这样的方式,对过往相近相似的工作经验进行回顾和自省。
    有关为什么要写《党校日记》,其实我在日记的最后一篇《我为什么要写党校日记》中说得不少,而且是当时在场性的想法。现在再说,应该不会再那么准确了。
    需要说的是,这60篇日记都是当年写的,在出版前,只是做了最为基本的技术性校对,也就是改了些错别字,其他的都保持原样,包括当年同学们的在线跟帖,也是如此。可以说,这是一份地道的原汁原味的日记。在我看来,这才有意思,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岁月礼物。
    现在读来,我的一些想法、一些观点,有的幼稚,有的与当下我的有或大或小的冲突。这样也好,我可以从中看到我的成长和进步,当年的认识和思想,凝为有形的印记。想来,我真要感谢我当年的写作,感谢我的《党校日记》。
    当年写这些日记,用时很快,往往也就最多一小时。这说明我的写作状态很轻松,下笔是随性的,怎么想就怎么写,并以这样轻松的写作方式来调和党校严肃的那一面。或许,这也是严肃活泼的具体实践。不过,我知道,这样的写作状态,更多是因为我身心因转变而来的放松。那是一段没有拘束的写作时光,我可任意摆弄文字,随心差遣文字,语感有些狂欢,时而公文式,时而文学化,时而多种语感混杂在一起,是众声喧哗还是协奏曲,说不好。我知道的是,此前和此后,我再没能进行类似状态的写作。
    党校学习结束后,七支部的梁钢同学热心地帮着印制装订了20本,用于本支部同学的收藏。感谢梁钢同学!我的书架上有一册,但平常根本注意不到。电脑里的电子版也一直处于沉睡状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基本忘记我写过这些日记。
    意外之喜来了。今年初,与研究出版社的张高里总编聊当下的出版时,我不知什么原因,竟突然提及我在党校写的日记,瞬间唤醒了曾经的岁月和心路。张总编十分感兴趣,并以超乎我想象的速度进入出版流程。
    九年前写的文字,且具有很强的时事性,还能出版,这似乎并不多见,至少在我的写作中,迄今为止是惟一的。
    九年前的文字,从岁月里走来,无论鲜活还是陈旧,我感觉还是温润的。总有些东西是不会也不能轻易变的,如此,九年前的《党校日记》,在今天以及未来日子里还是可以读一读的。或许,我们还可以不仅仅把《党校日记》当作党校日记读。
    感谢研究出版社,感谢责任编辑张琨女士,感谢党校生活,感谢我的党校同学,感谢那曾经的岁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