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小珂《双生》:关于理想爱情和灵魂伴侣的 诗意探索

http://www.newdu.com 2022-07-14 《大益文学》 凌之鹤 参加讨论

    关键词:《双生》
    面对那个魂牵梦萦又令人惊慌失措的美少年,在阳光灿烂的青春芳华时代,关于爱情,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曾为之疯狂而情愿放弃自由和性命;直到风华不再绝代,领教了人世的艰辛和岁月风霜的残酷无情,就像老歌里经常唱的,我们说了很多其他别的,唯独——“关于爱情,只字不提”。爱情,既是俗世说不尽的迷人话题,也是世界文学不懈书写的主题和永恒探索的母题。现实生活中,人们渴望并倾心追求美好的爱情;古往今来,古今中外的各色人物,均创造过动人的爱情故事。当然,许多伟大浪漫的爱情传奇,结局大抵都是令人哀伤的悲剧。众所周知,爱情的结果,不止于婚姻;婚姻固然会扼杀太多天真的爱情,但在坚固的婚姻城堡之外,美丽的爱情传说依旧如彩蝶纷飞,令人沉醉。除了基于世俗功利算计的正常爱情,人们相信,还有更纯粹更纯洁更崇高也更值得期待的爱情,比如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甚至圣人和神仙也难以抗拒的所谓灵魂之爱。
    小珂充满玄幻气质和诗意氤氲的短篇小说《双生》(《新青年——中国青年小说家作品精选集》,陈鹏/主编,花城出版社2021年12月第1版),满怀希望倾情探索和追寻的就是“她”前世今生的精神之恋与灵魂爱人。
    在解读《双生》之前,我们先简单脑补一下“双生”的基本概念及其衍生的相关文化。“双生”系一个生理学名词,指胎生动物一次怀胎生下两个个体的情况。其说源于南北朝的《公羊传》。双生别称孪生、孖生、双产、骈产诸名。双生作为一种生产现象,就人类而言,因其(一胎二婴)个体面貌的极度相似或性格的极度差异,遂产生了超越生理本身的类似传说,由人体“双生”想象并演绎出了心灵/灵魂“双生”的神秘现象。网络流行语“双生火焰”,原是西方占卜学中的一个术语,又称“灵魂双生子”,其意可大率可解为人们常说的“灵魂伴侣”。鉴于双生的特异性及其神秘感,人们围绕双生现象创造了以“双生”为灵感源泉的双生网络游戏、双生(概念)电影、双生网络小说——此处我姑且称之为“双生文化”;作为由来已久的一种泛边缘文化现象,“双生文化”(除了当代犯罪生物学派的兰格关于犯罪原因的“双生子论”)尚未获得科学的定义和权威的命名,其主题大多为与宇宙观、异次元、心灵、爱情、信仰和文化分离与重建相关,在文学表现上多为灵异、悬疑、惊悚、玄幻和冒险的故事。
    《双生》的开篇有如创世般宏大,场面和景象异常壮观,非现代光影特技不能呈现其惊耸震撼的历程——即“她”前世灵魂诞生的壮丽景观:一颗徘徊于浩瀚银河系的巨大灵魂,当时机成熟,它便以超光速瞬间冲破地球的七层表皮;经过七层表皮的洗礼,能量消耗殆尽的大灵魂,“从一颗西瓜变成一粒芝麻”,再经过与第八层史无前例的壮烈冲击后,它整齐地碎成两块,在地球的上空茫然飘忽:这两个一模一样、拥有完全相同生命频率的灵魂,在太空流浪中分别获得阴阳能量,变成一蓝一红两个东西之后,便各奔南北,从此相忘于人世间。
    小说中的“她”,是笃定的“轮回信仰者”,仿佛生来就具有神秘而惊人的特异功能。“这一世,她是一个广告公司的平面设计师”。听起来颇为平凡的一个女子,但她居然能清晰地看见自己的前世,能领悟自身生命的本源。令读者惊奇的是,就这样一个出身寻常,独自漂泊大都市,既无爱好且朋友又少,经常迷失在城市晦暗雾气里的女子,当她无意中看到一本画册的作者的名字时,她的灵魂就认出了他的灵魂:“一位地道的中国女性,与一位地道的日本男性产生了不可名状的联结。”确实让人匪夷所思,“那个时候,她坐在中国某城某区CBD其中一楼的七层第一会议室昏昏欲睡,而北原仓芥呢,很有可能在东京某间小公寓看小说……”我们注意到,诱发这神奇一幕的,仅仅是因为她随手翻开那本书籍目录,“在她读到他的名字的一瞬间,复杂的缘分被激活了,两个人拥有了无法破坏的强烈的缔结关系。就像是按钮一按,整个串灯都亮堂起来了一样。”这种形象的比喻,足以令读者相信,她的感觉是真实的,她并非胡言乱语;因为当她合起画册时,恍如一梦醒来,她与那个日本男子的缘分便解除了,且从此再无联系。(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曾有过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类似经验?)
    小说接下来的推断和更为离奇的演绎,自然也就顺理成章矣。“人与人的缘分远比表面呈现得要深奥许多。就像她可以在一次无聊的会议上与一位日本男子产生奇妙的联结,那么也可以在互联网上遇见自己的双生灵魂”。现代生活中,我们周遭不是有很多人因网结缘而后相恋的情况么?这确实并非荒诞的传说。“她”这次从网络上,在完全无预兆的情况下,竟然遇见了“自己的双生”——“她的爱人啊,她远古时期的爱人”。他是一个生活在与她相距三千公里的小城画家。“他有爱人,有完善的交际圈,有属于他自己的生活,但这并不妨碍他在理性地爱自己的妻子的同时,神不知鬼不觉地爱着另一位女人。”她如是断定,因为她在网络上看见他的画作、符号、文字、图像、采访视频这些外在的、坚实的细节时,深刻而确凿地感受到了“灵魂的震颤”:“仿佛一颗原子弹在她的心底爆炸”。看到他的名字和他居住的地址甚至他好朋友的名字,她“都会心头急剧收紧,电流传遍全身,两眼一黑,险些晕倒”。这可怜的女子,仿佛陷入热恋中的痴人,他的一切都令她高度兴奋、紧张,完全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如我们所知,她也承认,“这场完美的爱情中还有一处不尽如人意,那便是:他还不认识她”。这算什么回事呢?她固然曾因公事在网上与他有过一次联络,但这仅有的一次既短暂又公事公办的联系,也许并未给他留下任何印象。她恐怖的遐想令人绝望:他也许根本不知道她是男是女。我们发现,她却像个严重的单相思患者一样,自作多情地想象,她的另一半(他的灵魂)尚未苏醒,“他一无所知,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个女人等着被他救赎或救赎他,他也根本不会想到,自己来到这个世界是带着这样的使命”。这个自以为先他早醒的女子,她如此“信任,笃定,爱……”;这个感觉焕然一新,俨然“清醒的、俯瞰全局的菩萨似的女人”,她坚信他迟早会醒来。
    倘若她近似走火入魔、一厢情愿的单相思,还能获得我们的理解和同情,那么,她对于他的想当然的爱,就有点试图插足他的婚姻的鲁莽意味而让人嫌弃了。她确有机会和他见面,当他来到她所在的城市举办画展,她画廊的朋友邀请她观展并打算介绍她给他认识;但她却将此契机视为宇宙给她的考验,她认定“这并不是经过宇宙鉴定的完美时机,而是一个障眼法”。她为此放弃与他见面,只是继续通过网络来查阅他的所有信息,希望从他的性格、心境诸方面找到“他们为双生”的更多证据。尽管她确信,“他们的相遇似乎是人类进步的必经课题之一”,但她还是隐忍着,只是远远地看着他,关注他的生活,他的贤妻、爱女和他最好的那个光棍酒鬼朋友。这个三十三岁的女子,疯狂地爱上四十岁的他,并相信她与他已经历诸多轮回,“他们曾经是花、草、瓢虫、鹿、天使、瓷器、整天吃不饱的鬼、外星原住民、绿色的烟、只存在0.00001秒的光、大海中的一滴水……他们曾是不设限的形态”,而他们现在是人,是渴望相遇而后幸福结合的一对(一个灵魂)。她将自己关在房间里,拒人于千里之外,躺在床上闭着眼睛把自己想象成为一颗飘荡在宇宙间的星球。“她从这种幻想中获得眩晕感”——且慢,从这些情况看,我们有理由怀疑她绝对是一个泛神灵论的妄想症患者——而且是一个集关系妄想、特殊意义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和情爱妄想,受诸多类型妄想困扰的妄想症患者。但她并非精神病患者,除了抱有多种异常怪诞的妄想外,她仍是一个正常的女人。她对他怀着非正常的爱恋,相信自己与他必然相遇;她思考着他们在这一世相遇的使命,“这个使命,是千奇百怪、五彩斑斓的,是不可能遵循常规逻辑的,是一旦出现在她心头就一定不会发生的奇怪的事情。一根紫色的线。”这是一根类似于相思却又远比相思复杂且吸收了所有能量却无法破解的情感线,是“千里姻缘一线牵”这股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将相爱者牵连捆绑在一起的神秘“天线”,是确保他们生生世世永不走散的命运线。这个反复沦陷于痛苦、失望和落寞深渊的妄想者,期待宇宙在为她做安排,她时时刻刻都在等待着“彼此伟大的循环”:“他们会相知,相爱,他会为她离婚,会娶她为妻,会与她共同养育孩子,他们永远不会吵架,因为他们共享的不是世俗的爱情,而是灵魂的契约。”说到底,我们终于明白过来,她心心念念所渴望的,是理想的爱情,是一个“灵魂伴侣”。
    哲学家将人的生活分作三个层次: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灵魂生活。这个不难理解。人在物质生活丰裕之后,大多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至于灵魂生活是怎样的境界,即便那些虔诚的宗教信仰者,也未必完全能够领悟,遑论抵达或享受。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使在一个无神论的世界,人们大都还是相信并接受“灵魂”(存在)这个说法的——这与迷信无关;灵魂,在相信它的人的意识里,它与精神相似又高于精神,是一个人健康活着的根本,譬如支撑肉身的无形力量(能量),须臾不可或缺。这也是灵魂说及其相关文化存在的基础。从这个角度看,《双生》之类的故事,并非完全想象的结果,更不是瞎编乱造的无稽之谈。
    小珂的小说,据我有限的阅读来看,都是智慧与深情独具、充满神秘气息、让人脑洞大开,满怀激情和信仰探索人心(人性)的玄思之作,读起来多少有些令人惊诧又愉悦;她的魅力在于,最终总会以其不容置疑的逻辑推理和一本正经的雅正讲述,令读者惊叹之余又欣然接受她那些来自人间又超越人世的(超验)故事。她灵气飘逸的小说总能给读者带来新奇的知识和另类的阅读体验,并能有效地激起读者的浓厚兴趣和深沉思考。某种程度上,她更像一位催眠大师,以其坚定自信的叙述和强大的情感力量,引领读者进入她的文字迷魂阵中,而当我们读完她的故事,又难免会将我们自身的非凡经验和日常见闻联系在一起,激起类似的共情联想和心灵共鸣。
    “她在等待,等宇宙为她安排。他就要来了。”喜欢抄写《心经》的小珂深具慈悲情怀,她依着“她”的愿望,给了这深陷于“双生火焰”梦幻中的女子一个温馨可期的结局。我们也希望,她等待的不是戈多,而是她理想的另一半:他在黄昏前会鬼使神差般如约来到她的身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