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柳翠虎:“装腔”是职场人用力生活的信号

http://www.newdu.com 2022-07-12 文学报 袁欢 参加讨论

    关键词:职场小说 青年写作 《装腔启示录》
    
    柳翠虎
    柳翠虎,豆瓣阅读作者,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曾从事知识产权、影视娱乐与电信、互联网领域法律服务。《装腔启示录》是她在豆瓣阅读第二届长篇拉力赛中的参赛作品,最终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夺得总冠军。
    作为一部关注都市女性成长的职场小说,作者以对“装腔”的理解为轴线,以犀利文风和细腻笔触,讲述了一个极具阅读快感的故事,呈现了年轻人在理想与现实前所面临的挣扎与奋斗。
    从写作之初,她便持续关注大都市,书写“不变的谋生和谋爱”,但她表示最近开始对中国的小城镇感兴趣,“中国的农村、城镇里有更多充满了欲望、谋生谋爱的故事。希望有机会找个小城镇住几个月。”
    记者:先从书名《装腔启示录》聊起,是怎么想到写这样一个故事的?在书的最后,主持人L也问出了关于“装腔”的看法,同样把这个问题抛给你。显然,小说中的意义与词的本意是不同的,对这个词的理解也影响着这本小说的阅读感受。
    柳翠虎:写这部小说的缘由可能和学校以及工作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当时读的是北大法学院,做的是CBD的律师。现在大家看待CBD里的律师,很多都是有标签的,比如“精英”以及“高端”,而的确,身处其中的人们,也会习惯性地标榜自己。过度的标榜多少会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伪装。很快,我也发现,周围很多人似乎都开始习惯性地伪装,去像企业打造品牌一样打造自己的品牌。这个年代的大多数人,都开始追求一种表面功夫。那么,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装?又为什么大家都讨厌装?为什么大家在讨厌别人装的同时,自己也忍不住想要装?而装的目的以及背后是什么?慢慢的我发现这可能不是我们圈子里的问题,这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有意思的社会现象,这其实是我写这部小说想要探讨的一个话题。
    对于“装腔”,我的看法其实是跟随着剧情里面人物的看法一点点改变的。写小说本来也是一个自我和解的过程。一开始是讽刺,但之后会慢慢理解,到最后会用一种包容的心态去看待这种行为。以前我们一群朋友很喜欢私底下讨论谁特别爱装,甚至有点看不起爱装的人,但现在,我发现装也是一种可爱的事情,至少代表一个人在用力地生活。
    记者:就像你说的,你对“装腔”的理解“是跟随着剧情里面人物的看法一点点改变的”,小说开始这个词的意思是贬义的,但是随着女主的成长,它延伸出了更多的意义。
    柳翠虎:对。就像上面说的,“装腔”代表着一个人用力生活的姿态,是与自己和解的必经之路吧。“装”有时候是一种拧巴的状态,但随着生活经历的增加,没有人会一直拧巴下去,最后小说里的人都选择了去伪存真。
    记者:有人说现在是一个人设时代,你怎么看?
    柳翠虎:我理解的人设就是标签吧,也是一种自我标榜。在信息庞杂的年代里,你想让别人记住自己,就必须有一个标签。大家没有时间去了解你的全部,你只能让别人记住你的标签。
    随着个性的彰显,每个人都变成了一个企业,像我之前说的“要去像打造企业品牌一样打造个人品牌”。这种现象可以理解。但还是别太限制在人设里,就像有人说的,“要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具体的人永远比简单的标签更加可爱。
    记者:如果要形容我对这部作品的阅读感受,可能真的只有一个字“爽”,这不仅是指一气呵成的阅读感受,也是指故事发展,同时这也是网络文学重要的一个特点,我看到豆瓣也有读者称这本书是“都市言情爽文”。
    柳翠虎:这个评价我也看到过,我觉得“爽”是一个褒义词吧,能给读者带来一种相对愉快的体验。而对于作者本身,写起来也很快乐的。还有的读者说我写的小说是“有脑爽文”。这好像也成为了我的标签之一。
    记者:你的小说大多聚焦都市男女爱情生活,近年来的网络文学,越发注重与现实的关联,不知道你怎么看这一趋势?
    柳翠虎:我对网络文学了解其实不多,看得也少。如果存在这个趋势的话,只能说存在就是合理的。至于我自己,比较偏向写现实主义的作品。因为真实的世界,比我脑海里的想象有意思太多了。
    记者:这本书卖出了影视改编版权,你是否参与相关项目的工作?对于改编作品,原著粉有一个“铁律”般的衡量标准——改编作品的还原度,你觉得原著和改编作品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柳翠虎:没有参加相关项目。我认为改编后的影视作品和原著小说本质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从著作权法上来说,两个作品的归属也完全不同,影视剧的著作权是归属于出品方,并且,影视剧是一个需要投资、发行、导演、制片、演员、编剧等多方主创共同合作的一个成果。他的创作难度与创作周期以及创作考量,是和小说完全不同的。
    影视作品要考虑热度、播放量等等,至于还原程度如何,其实是最最次要的一个考虑因素。很多读者可能希望还原程度越高越好,作为作者当然也很期待自己写的小说能够被完整具象化。但只能说是一种基于私心的期待。
    在我看来,还原度不是最重要的,相比之下,更希望我的小说能够给影视剧改编带来更多的灵感,也希望他们的改编能够提升小说的知名度,让更多人关注这个故事。最好的关系,应该是两个作品的一种互相成全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