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大地》:夯实红色印记那深厚的土层

http://www.newdu.com 2022-05-13 作家出版社 刘恩波 参加讨论

    一段戎马倥偬岁月里不曾磨灭的精神光迹,一些足以值得后人缅怀和追忆的革命旅途上的难忘故事,一缕跟陕北那个叫李家村的小村落牵扯上无尽生命交响与绵延的动情乐章,这些都聚焦穿插在刘风梅长篇小说《大地》的主题立意和情节线索之中,构成了文学创作的“核儿”。
    《大地》无疑属于革命历史题材的主旋律样式的写作,其主要人物、故事走向、风格架构都实实在在显示了革命英雄主义的状态和精髓,张扬了革命浪漫主义的特质与激情。尽管作家写的大体是一系列走下了神坛的平凡朴实的现实生活中涌现的英雄,没有高大上的标签和可以矫饰装潢的油彩,而是尽量还原这些笔下人物所从出的原始人生模态,——他们是从陕北革命老区里脱胎出的有着乡土风味、风雨沧桑里历练的如同庄稼植物一般土生土长出来的群体,在他们身上和骨血里,同时又浸透了延安精神的魂魄与气质。作为支前的模范,作为人民军队最忠诚的支持者和后备人员,这些曾几何时默默无闻的奉献者现在终于得以借助作家刘风梅那勾魂摄魄的笔触,在历史长河中获得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永恒的一刻!
    为了夯实红色印记的深厚土层,《大地》动用了文学本身的丰富资源。最基本的想来包括如下这些。
    首先,它是立体鲜活的生命画卷,是浓缩着历史、人性和社会变革缩影的风向标和记录表,是时代镌刻的人民奋斗历程的深度摹写。
    《大地》里面塑造和刻画的以李俊杰为代表的李家村父老乡亲的群像,如同工笔画,也浸润着白描的笔法,浓墨重彩抑或画龙点睛地为我们送来了一幅幅血汗血泪浇筑而成的生命剖面图。这些人物个性鲜明,又是从生活腹地里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带着他们本人标记和乡土人生烙印的艺术典型,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同时洋溢着陕北革命老区那深深扎根在大地深处的血脉与精魂。
    我们仔细审视本书出场的人物形象,不难发现,《大地》的神韵和魂魄就是由他们的筋骨、血汗和泪水酿造发酵而成的。从征粮、征兵、抬担架、上战场,从大生产运动的开荒垦荒,到出生入死地与敌周旋,李家村的男女老少可以说分担职责,任劳任怨,用牺牲精神和忘我的劳作融入了改天换地的划时代的历史洪流之中。虽然他们常常身处在背景、后方和侧翼,偶尔也会出现在枪林弹雨的前方,但无论如何,这些乡土社会中涌现的新农民的典型,一旦进入作家笔下,就获得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力量。
    尤其是女性塑造,更显示了作家不拘一格的驾驭功底和写作态度。
    腊梅、丁香、玫瑰、牡丹等等都是《大地》里出场的人物,而用植物来为这些乡土乡间冒出来的女性加以诗化的命名,加以自然化的写作,无疑秉承了中国古典诗学“象以立德”的审美气象。在这些农家妇女身上,时代的前行脚步,革命的热情种子,还有骨肉亲情中抹不掉的印记,都像老酒一样沉淀酿造发酵。书中在写到腊梅和丁香在丈夫投军乃至最后壮烈殒身的若干情节,写她们的魂牵梦绕,写她们的不甘与痛苦,写她们的深明大义等等,都凝聚了作家的心血共鸣和不绝如缕的悲悯。
    几个男性形象也同样质朴沉实,张力十足而落地生根。是作家用深情的笔触夯实红色印记那深厚的土层的一部分。作者善于在落差感和对照之下来写人物的命运的起承转合。李氏三兄弟,或善良体谅,或勇敢遒劲,或义无反顾,其形象都是饱满丰盈的,再如,王富贵这个人物,有点调皮捣蛋,有点小伎俩,但是在大的担当面前,还是懂得缓急轻重取舍之道的。他们在一个大的历史时代面前,承担了小人物的喜乐悲欢和人情世故,承担了牺牲者或者奋斗者的情义和忠勇。
    其次,小说《大地》是有着很厚重的文化神髓和民俗精神折痕和烙印的。作者懂得在时代和历史,个人和民间沃土的深处做生动有益的嫁接、融化和转换,这样就避免了主旋律作品往往陷入单一表彰人物的传声筒一般的模式和格局,而让笔下人物获得了隽永深沉的生活的厚度和文化的浓度。
    书中写陕北农村的年味儿,迎亲礼俗,搓棉捻等劳作场面,无不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仿佛走进画面,——既是写意画,也是风情画。情景交融,如诗如画。将民俗的历史现场化,将革命故事融入生活源头的湍流洗礼,从而再造出富于仪式感和精神造型感的艺术动态,就显示了作家本人丰厚的文化素养和写作功底。
    再次,《大地》从开篇“楔子”到尾声“后记”,举凡段落章节的铺排过渡,勾连衔接,整体细节,如果从结构布局角度来说,确实形成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富有感召力的声威和气势。
    大作家莫言曾经认为一个写作者能够写出而且能够写好一部长篇小说,关键的是要具有“长篇胸怀”。那指的是“胸中有大沟壑、大山脉、大气象之谓也。”
    我觉得《大地》的作者也是有着架构一部长篇小说的综合素养和结构能力的。这突出表现为开头用了一个多少年后主要人物聚在一起在烈士陵园凭吊英雄的场景,先入为主地点染交代了故事得以展开的个中因由,接着便从头说起,那纷纷往事历史情怀,那跌宕起伏的命运乐章,宛如浑然一体的生命交响乐。它的每个声部每个段落每个节点,都沉淀浓缩聚集升华着人性的凛然风骨,人生百态的繁杂气象,以及时代转换中起伏错落的人的命运的扑朔迷离。
    尾声再从那波澜壮阔的整体叙事,其实也就是追忆中,重新返回到开头几个当事人的抚今追昔,怅惘忆旧,以高干宋振华夫妇重返李家村寻找自己的使命和生命之源来勾勒前尘光景。其间还插叙了不同历史年代主要人物的过往和沉浮遭际。
    可以说重重叠叠的故事脉络,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就像山峦起伏,沟壑纵横,蔚为大观地展现了《大地》的风貌和力道,姿态与神采。
    不必讳言,那红色印记的形成,恰恰是出于作者诚挚深厚的心灵感念的招引,是源于作者将生活提炼为艺术神奇的捕捉、点染和勾勒的才华所致,——在其笔下,山川大地,窑洞乡野,草木虫鱼,都泛起了乡土和自然的美丽,各种民俗——衣食住行,婚丧嫁娶,都沉淀着历史和时代的欢歌悲调,再将之浸润渗透在大时代里革命风云的纵横交织,从而形成了宏大叙事中的堂奥和底蕴。《大地》书写了战友情、兄弟情、夫妻情、乡土情,乃至人与牲畜难舍难分的跨越物类的自然之情……许多笔墨读起来都那么怡人醉人感人,像祭拜大哥一节,像宰杀牛犊交公粮的细部描写,都将人物外部动作、情感、语言和心理活动恰到好处熨帖穿插在一起,构成了灵性和感性的诗一般的风格。
    概而言之,《大地》是难得的关于革命老区人民担当与奉献的一座精神纪念碑,乡土和民俗的容仪加持了它的美感,英雄主义的热切献祭升华了它的力度,朴实无华而又细腻多姿的语言格调促进了它的天然流淌的风范。
    它让我们浮想,缅怀,感念,沉迷,顾盼,神往,这红色印记里升腾的使命和生命混沌一体的乐章与交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