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文学理想 攀登时代高峰——中宣部、中国作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培训研讨班综述
3月23日至27日,中宣部、中国作协在京举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培训研讨班,这是全国文艺业务骨干和管理干部培训工作的重点培训班之一,也为全国作协系统启动培训工作拉开了帷幕。在集中学习培训中,作家评论家们深入学习和理解讲话原文,围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作品、推动文艺走向高峰,坚守艺术理想、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发挥文艺批评的积极作用等具体问题展开深入而富有成效的交流。大家普遍感到,通过交流研讨、加油充电,思想上有了很大收获,认识上有了新的提高。 自觉肩负为时代和人民放歌的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从历史纵深和全球视野深刻阐述了中华文化和中国文艺发展的定位和要求,指明了文艺工作的新航向。评论家白烨谈道,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让作家们对文学写作重要性的认识有了极大提升,身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强烈了。 作家董立勃认为,无论是什么样的作者,都要肩负着使命,不能不把自己的文学写作不当一回事。“‘使命感’会让我们对所从事的事业更加虔诚,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同时得到一种升华。‘使命感’会促使作家自觉地将视野打开,把写作的触角伸入社会的各个角落,触碰到时代的脉搏,写出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作品,激发出人们心中的善与美,让人们始终对生活怀有慈悲、抱有希望。”作家滕肖澜说。 “现在有一些创作指向琐屑、日常的事物,这是无法满足读者的,必须进一步掘进。作家应保持清醒,让创作更好地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和人民的愿望对接,用文学的形式反映时代生活,而不仅限于蜻蜓点水、心灵鸡汤。”作家扎西达娃说。 大家在研讨交流中表示,作家应该秉持风骨操守,把对先进文化的创造、建设和传播作为自己的使命,为人民书写、为时代放歌,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导人们求真、向善、向美。 虔诚对待自己的创作 创作问题是这次培训研讨班中热议的话题之一。作家评论家们认为,作品是作家的立身之本,唯有创作优秀作品,才是繁荣文学的正途。每一个以文学为志业的人,都要虔诚地对待自己的创作,树立高远的艺术理想,耐得住寂寞,顶得住诱惑,沉下心去,静心笃志,大胆创新,不断从时代生活中汲取力量,用于文学的创造。 “我们时常感觉‘文学边缘化’,认真反思起来,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文学边缘于时代,而不是‘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呢?正是因为浮躁之风流行,这是脱离大众、脱离现实所带来的。”作家叶梅说。作家阿拉提·阿斯木认为,作家要树立高远的文学理想,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养、涵养和修养,这样才有可能写出优秀的作品。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对于一个用汉语书写的中国作家来说,是一个对母语的再亲近和再认识的过程。”作家范稳谈道,“作家应该去发现那未曾被眼睛看到的大美,去寻找那未曾让心灵抵达的大善,去诠释某种文化的厚重、历史的丰沛、文明的灿烂,这样才能写出有分量的作品。” 认真吃透生活的本质 面对巨大深刻的社会变革,如何提高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的能力,提高文学反映现实的能力?如何成为这场伟大变革的在场者、参与者而非旁观者?在研讨交流中大家认为,只有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才能面对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保持清醒和坚定,才能和人民共同承担起对未来的责任,永葆创造美好生活的希望和梦想。作家邵丽认为,“面对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一个需要凝聚共识的时代,我们需要相互搀扶、相互鼓励着往前走,需要对生活心存敬畏,对现实进行甄别,更多地维护善、弘扬善,替底层的人民发声。”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创作优秀作品的必由之路。军旅作家徐剑认为,现在越来越多的作家将自己的视野从书房一隅投向广阔大地,从一己悲欢转向广大人民群众的丰富实践。作家们积极投入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中,更加自觉地写人民生活,唱人间冷暖,用来源于人民的文艺作品回报沃土、回馈人民。 有些作家自觉选择在农村扎根,融入乡野大地,这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作家陈应松说:“这几年我多次去神农架采访,是因为热爱那片土地,那里的山川河流、草木鸟兽。作家无论是挂职还是采访,都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你是真的热爱你去的那个地方吗?你写完还会经常去看看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你的深入生活才会有持久性。” 努力攀登文学“高峰”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文学。面对时代和生活更加磅礴的创造力,人民期待着异峰突起、别开天地、体现一个时代文化高度的大作品应运而生。围绕实现从“高原”向“高峰”突破,作家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大家在讨论中认为,文学作为软实力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格局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要推动文学走向高峰,中国当代作家绝不能躲避崇高、自我矮化,而要与当前这个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时代相适应。“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精神,作家要有宏阔的创作视角,从琐碎的生活中跳出来,牵挂百姓冷暖,树立起一个作家的格局,创作有高度的作品。”作家关仁山说。 作家邱华栋谈到,当代中国要想出现更高的“高峰”,需要作家们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向上、向“高精尖”努力,激活想象力,提高艺术水准,写出艺术杰作。 实现文学从“高原”到“高峰”的迈进,需要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学生态。评论家臧军认为,当前文学工作的对象、方式、手段、机制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文学组织工作者要针对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管理方式方法,真正促进出精品、出人才。 实现文学从“高原”到“高峰”的迈进,需要文学评论的有效推动。评论家张未民认为,文学评论家要考虑批评语言能不能被作家接受,形成有益的促进;能不能被读者接受,构成有效的引导。要通过文学批评,在作者、读者、评论家之间展开良好的对话和沟通,真正促进文学事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