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下一站不下》:时间的意志如此强大

http://www.newdu.com 2022-03-05 文艺报 彭正生 参加讨论

    关键词:《下一站不下》 许春樵
    1991年5月,许春樵完成《季节的景象》。小说写农村少女荷子,不甘于生活在寂静、单调的农村,告别父辈、出走农村,象征性地写出了乡村社会、伦理在时代变迁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离散趋势。这篇小说具有预示性功能和标志性意义,它表明许春樵在创作起步阶段就确立了个人的文学个性——描述当代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揭示时代是如何塑造了人的精神、改变着人的观念。这也是许春樵新作《下一站不下》所要追求与实现的目标。不过,许春樵这次显然有着更高的文学期待和更大的文学抱负,他意图通过一个人的“创业史和奋斗史”,写出一个“时代的物质生活史”,还原一个“时代的精神史和心灵史”。其实,2018年的《遍地槐花》似乎已是一次文学预演。许春樵用赵槐树对李槐花跨越40年的爱情守望所谱写的当代传奇,折射出1978年到2018年的人世变化。不同的仅在于,《遍地槐花》是短篇,只能勾勒历史轮廓;而《下一站不下》则有40万字的足够体量来达到血肉饱满。
    怀琳公司的兴衰与起落是《下一站不下》的外在情节线,写的是宋怀良的个人“创业史和奋斗史”。许春樵让小说从1992年起笔。这一年,宋怀良所在的国营企业倒闭,在失业、失恋和失去父亲的多重打击之后,他却收获了吴佩琳的爱情和婚姻;私营经济潮流涌动,宋怀良成立怀琳公司,启动随后20年跌宕起伏的命运。这个令人意外的故事开头奠定了小说戏剧性的叙事基调。虽然吴佩琳痛骂怀琳公司,它却在时代的跑道上如野马般变态狂奔——成立建材商场,创办网吧,由装修施工队化身集团公司,获利如探囊取物,就连吴佩琳都慨叹,“这钱怎么像树叶一样”。这种不合逻辑的现象,恰恰包含着时代的内在逻辑。这是一个让宋怀良无法理解、无法预知,更无法控制的时代。时移世易,怀琳的公司以大厦倾倒般的速度衰败。何以如此?吴佩琳归咎于公司的“家长制运营、水泊梁山队伍、草台班子作风”,宋怀良则自责“能力不足”。若果真如此,又何以解释怀琳公司曾有的“成功与辉煌”?真正的答案可能是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时间。不论是怀琳公司还是宋怀良,其实都是时代的产儿。“时间修改着日期”,因时而变的行业竞争生态,随时而变的产业经济结构,才是改变怀琳公司和宋怀良命运的根本因素。如此,许春樵以小说的形象方式表达出无法战胜的时间意志、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和无法抗拒的历史理性。《下一站不下》既是怀琳公司的盛衰记,也是近30年中国经济的备忘录;既是宋怀良个人的奋斗史,也是这个时代的文学证词。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宋怀良的个人命运具有了典型意义,怀琳公司的起伏、荣衰准确记录了改革开放初年中国私营经济草莽英雄式发家的历史逻辑。
    《下一站不下》的内在情节线是宋怀良的“情感史和心灵史”,写的是宋怀良与四位女性之间忽隐忽显、纠结矛盾的情感关系。这条线索与外在情节线彼此交织,许春樵以托尔斯泰心灵辩证法的方式描写出宋怀良的心灵变迁史。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身处困境中的宋怀良对意外收获的婚姻感到满足,对吴佩琳心存感恩;第二阶段,事业顺境里的宋怀良开始“小人得志”,对吴佩琳态度漠然;第三阶段,宋怀良视婚姻为“囚笼”,对吴佩琳心生倦意。但是,许春樵显然不是要写一个男人的变心史与堕落史,更不是将宋怀良刻画成一个“情感骗子”或“情场浪子”。是什么导致了宋怀良的心理蜕变和婚姻困境?显然不是艾叶与吴镇海所认为的命运。其实,叙述者以议论的方式再次给出了“时间”的答案:“时间是一个挑拨离间的罪人,没有谁对下一分钟有足够的把握”。时间暴露了宋怀良、吴佩琳和艾叶之间错位与分歧的情爱观和价值观。究其实质,吴佩琳在婚姻生活中的不安、怀疑和焦虑源自于对父母亲失败婚姻的记忆,她的情爱观延续的是母亲的教条:男人有钱就变坏。她幻想与期待的是一种理想的、“身心合一”的婚姻观。而宋怀良奉行的则是“身心分裂”“性爱二元”的情爱观。年轻一代的艾叶,她的情爱观与宋怀良恰恰相反,在她的观念里,心灵忠诚才是首位的,身体背叛倒是其次的。因此,许春樵所要揭示与还原的“情感史和心灵史”的真实图景是价值观和情爱观的冲突。正是宋怀良、吴佩琳和艾叶之间的矛盾让“婚姻暖巢”变成“情感围城”,造成了婚姻悲剧。
    现实热情、民间正义和道德理想主义,是许春樵的文学情结。《下一站不下》既承续了许春樵既往文学创作的这些标识性特质,又显示出某些新异变化。如果说从“季节系列”到“男人四部曲”,许春樵为我们提供了197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的历史图景与时代印记,那么《下一站不下》让时间链又往前走了10年,可不变的是许春樵对现时代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持久痴迷的描叙。同时,许春樵有些夸张地写宋怀良的坐怀不乱,让他穷途末路仍然见义勇为,可以说,宋怀良的死以“一石二鸟”的方式既解决了婚姻解体的叙事困境,也维持了宋怀良摇摇欲坠的伦理金身形象,这就是许春樵的道德理想主义。《下一站不下》里没有“对与错的简单裁决”——许春樵仅仅呈现价值观、情爱观的矛盾与冲突,揭开人性暧昧、模糊的状态,他不对宋怀良的选择进行道德的褒贬、是非的判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