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创作谈 >

响雷:我与菖蒲

http://www.newdu.com 2022-01-12 《十月》 响雷 参加讨论

    关键词:响雷
    在我固有的认知里,菖蒲在我们乡下沟塘水边随处可见,春天时一丛丛冒出水面,很快能蹿到半人高,野鸭就喜欢躲在它们根旁戏耍。到了夏天,蒲棒子黄了,被我们掰回去晒干点着熏蚊驱虫,烟很好闻。它的根还可煎水作药,乡间土方,据说醒脾和胃,小时候曾见人喝过。直到2017年初夏的一天,我在花卉市场买绿植的时候,邂逅了一位儒雅而健谈的摊主,从他那里得知,我从小见惯了的人高马大立在水边的那根本不叫菖蒲,而是香蒲。前者属天南星科,后者属香蒲科,它们并没有亲戚关系。
    那么,菖蒲是什么?摊主托着一个石盆送到我面前。我乍看以为是一把小草,长得有些像麦冬或者韭菜,细嗅有一股清香直抵脑门。也是他帮我脑补了一课,据他介绍,菖蒲品种很多,节菖蒲、水菖蒲、石菖蒲,等等,制作成盆栽的多是石菖蒲。而石菖蒲里头又分若干品种,虎须、金钱、黄金姬、极姬,本土的国外的都算名贵品种,另外还有许多普通品种,未能记住名字。当然,也有野生的。
    《菖蒲》中的菖蒲讲的便是石菖蒲。石菖蒲块头不大,生得眉清目秀,别看它小,越小越是惹人怜、惹人爱,它们配以奇石、青苔,便登堂入室了。菖蒲算是草中隐士,以清雅著称,像梅兰竹菊一样被赋予高尚的品格。自古便有文人雅士,闲暇之余养蒲消遣时光,在他们一部分人眼里,菖蒲或许不单是有趣的植物,而是一种精神寄托。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志同道合者形成了一个个文人小众圈子,他们以蒲为媒,交友雅集,畅叙养蒲心得。不知何时起,也许文化人越来越多的缘故吧,菖蒲价格一路飙升,据摊主介绍,之前一段时间,一盆品相上好的老根菖蒲甚至开价在万元上下,疯狂程度令人咋舌。这让我觉得现实比小说还要不可思议。摊主自称颇懂养蒲之技,行内闻名,曾有福建、浙江花木大户慕名而来,重金请他前去指导大规模种蒲,被他拒绝了。他说,种花养草本是兴趣,用来投机炒作就变味了。摊主真是个有意思的人。
    买一盆回去玩玩吧?摊主说。我摇摇手,这玩意儿我玩不起。摊主说,你赶上了好时候,现在价格下来不少,这种普通货色不连盆也就十五块,比你挑的那些多肉、绿萝上档次多了。我便像拾了便宜似的选了一盆。捧回家却有些失望,往书桌上一放,小家子气十足,尤其是那个比一次性水杯还薄的塑料花盆,怎么看怎么寒碜,很后悔当时没舍得花三十块钱买一个紫砂盆子。
    我是懒得回头去买花盆了,就这样将就将就吧。那之后的一个周末,得闲在老城区东大街的小巷里闲逛,不小心踢到一块断砖,差点崴了脚。出于好心,我把它捡了起来,准备找个垃圾桶丢了,可是走到巷口也没看到垃圾桶的影子。我把脏兮兮的断砖捏在拇指与食指之间,像捏着一只死蛤蟆,一时无策。断砖是块老青砖,看起来颇似经历过不少尘世沧桑,也就那么一愣神的工夫,我想到书桌上的那盆菖蒲,它还缺个正儿八经的家。
    我把断砖带回家,一顿好洗,用起子硬抠出一个窝窝头大小的圆坑,总算把菖蒲安放进去了。趴着自赏一阵,又感欠缺,便于砖侧刻上“清心”二字,丑不忍睹,弄巧成拙。菖蒲住了新家,也还争气,精神昂扬,日渐葱茏。《菖蒲》便从那时开始了,晚上下班回来,伺弄菖蒲,写着《菖蒲》,身心在现实与虚拟之间自由穿梭,写累了赏玩一阵,写写玩玩,乐在其中。
    那年冬至过后,菖蒲抵挡不住严寒(或是我养护不当),日渐枯黄,而我不可能给它日夜供暖,徒叹奈何。菖蒲在我的书桌上直呆到来年春后,叶如白发,枯个透彻。据传农历四月十四是菖蒲生日,这一日,“修剪根叶,积海水以滋养之,则青翠易生,尤堪清目。”盼它天暖回青,终是白等一场。
    菖蒲已去,空余残砖。将之用报纸包裹,塞于书橱之下,不舍丢弃,思量再养菖蒲又未敢一试,生怕一样的越不过寒冬。如是四年,时光匆匆,所幸朋友圈中尚留蒲照一张,每每翻看,如在案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