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综述 >

为新时代文学的阔步前行保驾护航 ——五年来的文学理论批评发展述要

http://www.newdu.com 2021-12-01 文艺报 白 烨 参加讨论

    关键词:文学理论
    2016年至今的五年,是中国当代文学跨入新时代之后的重要发展时段。这一时段,党和国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战胜了来自各方面的风险与挑战,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的历史任务,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以历史性的成就、历史性的变革,迎来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建党一百周年。在这样的一个总体背景下,跨入新时代的中国文学,坚守“为人民”的初心使命,与社会发展同步前行,与生活潮动脉息相通,以描述新变化、塑造新人物、谱写新史诗的出色文学实践和丰硕创作成果,朝着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方向不断努力,也使自身得以适时新变和与时俱进。
    总体来看,五年以来的文学理论批评,在对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文艺论述的学习与研读中,不断获取充沛的精神营养和重要的思想指引,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一系列重要文学理念为支点,对新的时代提出的一些重要的文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对紧跟时代新走势、反映人民新生活的各类文艺作品,给予了及时的论评与推介,对于文艺领域里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不正之风进行了有力的批评与阻击,发挥了褒贬甄别、激浊扬清的积极功能,理论批评应有的战斗力、说服力和影响力逐步增强,“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作用进一步彰显。
    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研读与阐扬
    习近平总书记自2014年10月发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2016年12月参加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并发表《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2019年3月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又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些文艺论述,内容丰厚,自成体系,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给新时代文学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南。五年来,文学界以各种方式,认真学习这些重要论述,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并对论述中提出的一些重要论点进行集中探讨。在文学理论批评的研究与探讨中,呈现出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为抓手,以研讨要点问题为重点,促动理论批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建设上走向深入的可喜趋向。
    在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学习与研读中,首先的一个重点,是有关习近平总书记文艺论述总体性的意义与特征的探析。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文艺论述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构成,卓有理论的创新性与体系的完整性,值得人们去细切探究,深入领悟。董学文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发展》、张炯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中国化历程》、陆贵山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的新境界》等文章,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历史演进与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发展的脉络中,来看待习近平总书记文艺论述的新拓进与新贡献。文章分别从直面现实的当代价值评估、新的文艺实践的理论指南、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继承与发展等方面,论述了习近平总书记文艺论述“不但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增添了新内容,而且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建设推向了新阶段”(董学文)。李云雷的《历史视野中的两个〈讲话〉》、张海的《习近平文艺工作讲话对邓小平文艺论述的继承与发展》、张欢的《习近平文艺论述的继承性与创新性》等文章,把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毛泽东、邓小平与习近平的文艺讲话联系起来,在对照与比较中论说其基本理念与主要思想的一脉相承,又揭示出习近平文艺论述在赓续中的发展和继往中的开来。
    关于习近平总书记文艺论述所具有的总体性意义与特征,不少理论批评家都撰写了学习体会与理论文章,就此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和有新意的阐说。仲呈祥的《习近平文艺思想的实践品格》、马建辉的《习近平文艺讲话的历史性理论贡献》、范玉刚的《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问题导向》等文章,分别从“科学地回答了这个时代的典型文艺问题”、“具有强烈现实针对性和鲜明的实践品格”、“立足于实践层面”的“鲜明的问题导向”等方面,论说了习近平文艺论述的时代性、实践性、导向性。笔者也撰写了《文艺新时代的行动新指南——习近平文艺论述的总体性特征》一文,文章主要从中华性的本位立场、人民性的价值导向、时代性的问题意识三个方面,论述了习近平文艺论述的总体性特征,并认为三个要素的相互交织和有机融合,使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文艺论述自成体系,并显示出自己的独有特色与重要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论述中,提出和阐发了一些重要的文艺原点问题,如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时代、文艺与生活,以及文艺与文化传统、文艺的精神蕴含、文艺的创新发展等重要问题。这些问题与话题,也成为习近平文艺论述研读中的重点,有不少理论评论家相继撰文,就这些原点问题作出了富有见识的解读,提出了引人思索的意见。这其中,尤以文艺与人民的关系的问题,研讨的文章较多,话题也相对集中。如马建辉的《人民:文艺的尺度》、施战军的《人民立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的根本要求》、丁国旗的《始终将人民群众放在文艺的中心位置》、范玉刚的《新时代文论话语建构的人民价值取向》、王列生的《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本体论建构》、刘大先的《历史语境中的文学共识:以人民作为目的》、马龙潜的《论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等文章,有的重点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文艺为人民”论述的要义,有的把习近平文艺论述与毛泽东的《讲话》联系起来,论说人民文艺观的历时性发展,有的把“以人民为中心”引入文论话语体系,旨在建构文艺的人民本体论。这样一些探讨,都显示出了有关习近平文艺论述的研读,开始从时评性向着学术性逐步延伸的趋向,极大地带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论的发展与建设。
    作家作品的推介与评论
    近些年来,奋进的时代与沸腾的生活,给当代文学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和写作不尽的源泉。重大科研项目和民生工程频传捷报,脱贫攻坚、防疫抗疫等事件交织而来,更有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建党一百周年等重要节点相互衔接,这些事关党、国家和人民的一系列大事要事,构成了五年来社会生活汹涌向前的总情势,也当然是文学创作的主旋律。作家们以各种方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写出了一批又一批主题重大而严正、内容精深而丰盈的文学作品。一些根基扎实、功力深厚的实力派作家,也以充沛的劲头、出新的追求,写出了超越自己以往创作的精品力作。这些都使五年来的文学创作呈现出数量稳步增加、质量显著攀升的可喜势头。这也使文学理论批评具有了更为丰富的评论对象,肩负了更为艰巨的评论任务,为批评与研究的施展能量和发挥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一些题材比较重大、内容比较厚重的作品,评论界往往通过学术研讨与作品评论的方式,集中研讨作品的得失,深度阐发作品的优长,使之在众多的作品中显豁出来,为更多的读者所了解,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报告文学中的《浦东史诗》《革命者》(何建明)、《大国重器》(徐剑)、《中国天眼:南仁东传》(王宏甲)、《山海闽东》(许晨)等作品,长篇小说中的《牵风记》(徐怀中)、《人世间》(梁晓声)、《云中记》(阿来)、《暖夏》(王松)等作品,都是经由这种有规模又有深度的现场研讨、有准备又较权威的学术评论,使作品所富有的独特的精神内涵、所具有的较高的文学品质,经由深入的挖掘、细切的解读,得到了充分的揭示和有力的推介。
    还有一些与主题写作相关的文学作品,理论批评不仅有及时的跟进推介与作品评论,而且还会通过预先阅读作品征求意见本或电子版,形成一定的阅读意见,以小型改稿会或提供修改意见的方式,提前介入作品的写作与修改过程,以出书前的意见回馈促动文学作品的质量提升与艺术完善。如纪红建的报告文学《乡村国是》、赵德发的长篇小说《经山海》、陈毅达的长篇小说《海边春秋》、老藤的长篇小说《战国红》等作品,都在作家初步完成写作之后,由相关部门举办以评论家、编辑家为主的小范围的作品改稿会,给作品集体会诊把脉,面对面地提出修改意见与建议,使作品进一步得以完善。这些作品经过批评家的献计献策和各方面的合力打磨,都显著提升了作品的艺术质量,先后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等重要奖项。
    一些出自知名作家之手的长篇新作,往往都会有自己的艺术新运思,蕴含创作的新突破。针对这些作家作品,一些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刊物往往会不定期地在刊物上开设评论与研究专辑,以三到五篇评论文章,对作家作品进行多角度观察与多方位研究,以此形成刊物的一个亮点,也构成作家作品评论的一个重点。以《当代作家评论》为例,2019年以来,该刊就先后组编和刊发了余华、苏童、王安忆、格非的作家评论专辑,以及贾平凹、老藤、徐兆寿等作家的新作评论小辑。创刊时间不长的《中国文学批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等理论批评刊物,在作家作品的评论专辑方面,用心和用力都较多,因而在研究作家和推评新作方面都显示出了特别的力度。《中国文学批评》每期推出一个作家评论小辑,针对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徐怀中、李洱、梁晓声、陈彦等作家,都依次推出了专门的评论小辑。此外,还有推出小说新作的麦家、滕肖澜、东西、格非等作家,也先后开设了评论专辑,组织一些评论家撰文予以评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在这两年间,先后就莫言、贾平凹、麦家、梁晓声等作家,李洱、徐则臣、王松、徐兆寿、张柠等人的新作,开设研究专辑和评论小辑,就作家创作的特色、作品的成色,进行文本细读和艺术评析。这些评论专辑,以不同的角度对于作家的深入体察,对于作品的细切品味,构成了对于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的多角度的解读与集束式的评论,无论是品评作品特点,还是论析作家风格,显然更见深度,也更具力度。
    文学经验的梳理与总结
    以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为契机,对某一时段的文学创作与事业发展进行回眸展望和历程回顾,并通过一些重要的作家、经典的作品,勾勒文学创作的行进脉络,总结文学发展的基本经验,是这五年间文学理论批评工作一个重心所在,也是一个特点所在。这种文学历程的回顾、文学经验的总结,可以温故知新,观往知来,对于文学创作吸取应有的营养,文学事业获取必要的借鉴,推动当代文学更好地前行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至2018年,我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整整四十年的历程。在这前后,一些党报的文学版和文学报刊都开办了专栏、专版,一些专家学者纷纷撰写专文,就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学丰硕成果、创新发展与重要经验等,开展系列性的评论与研究活动,形成了理论批评界的关注热点。较有影响的举措与活动,就有《人民日报》的“逐梦四十年”栏目、中国作协于2018年底举办主题为“回顾与展望: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国文学”的博鳌论坛、《文艺报》的“回首四十年,放歌新时代”系列研讨等。与此相关的理论批评文章,或者总体性地评说改革开放以来文学发展的历程与意义,或者具体性地论述某一文体与类型的创作成果与成就。如钱小芊的《40年,铸就文学的时代品格——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文学发展成就与经验》、孟繁华的《这一代人的青春——知青文学四十年》、陈晓明的《文学观念与话语的解放——略论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文学理论批评》、李朝全的《时代的先声——回眸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国文学》、何平的《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学:逻辑起点和阶段史建构》、贺绍俊的《当代小说从宏大叙事到日常生活叙述》、洪治纲的《“人”的变迁——新时期文学四十年观察》、高建平的《新时期、新世纪、新时代——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国文论发展》、白烨的《为变革的时代描形造影——改革开放四十年小说创作的几点经验》等。这些文章从不同的方面梳理了新时期以来文学创作的开拓性成果,描述了文学领域某一方面的突破性新成就,整体上又构成了对于新时期四十年以来文学发展进程与创作繁盛状况的总体绘描,深入探讨了改革开放与文学发展的互动情状与密切关联,观照了创作的新实践,总结了文学的新经验,
    在2019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文学界乘着举国欢庆的东风,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七十年走过的曲折而光辉的历程,在各个方面取得的巨大的成就,举办高规格的学术研讨,撰写有分量的专题文章。这些现场活动与理论文章一起构成了对于中国当代文学七十年的历程回望、成果梳理与经验总结。2019年5月到9月,先后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召开的“中国文学研究七十年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召开的“回顾与展望:外国文学研究七十年”学术研讨会、上海社会科学院召开的“上海社科院文学所成立四十周年暨新中国七十年文化发展逻辑”学术研讨会等。辽宁、湖南、陕西、浙江、江苏、山东等省市的作协与高校,都在这一时期召开了相关专题的研讨会,就本地文学与共和国文学的七十年成就进行了理论回顾与学术研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开辟系列专版,连续发表有关文学的经典作家与作品的回顾与评述,文学各个方面的创作成就与基本经验得到梳理与总结。如铁凝的《与人民一道前进——新中国文艺的初心与使命》、钱小芊的《与时代共进步,与人民同呼吸——七十年中国文学成就与经验》、於可训的《努力以精品奉献人民——七十年中国文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潘凯雄的《在广袤的时空中呈现时代感——长篇小说创作七十年成就与经验》、李炳银的《展现鲜活生动的社会历史画卷——中国报告文学七十年经验与启示》、王尧的《写出时代的美与精神高度——新中国七十年散文创作的启示》等文章,或宏观地把握文学历程、概述文学成就,或聚焦于某一门类,细述重要收获与累累成果,都对中国当代文学七十年的历程、成就与经验,构成了系统的梳理与整体的扫描,生动地揭示了新中国与新文学相随相伴的历史进程和相辅相成的繁荣景象。
    2021年喜迎建党一百周年,一些重要的党报与文学界的报刊,组约了一些文学家和理论批评家撰写文章,就建党百年与文学发展进行历程回顾与经验总结。这些文章围绕着建党百年的总主题,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党的领导、党的方针政策等与文艺发展的密切关系和重要指引。其中不少论题涉及到了党的发展与文化文学建设的关系,以及党在不同时期领导文艺工作的经验。如王蒙的《文学里的党史和党史里的文学》、董学文的《中国共产党百年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党领导文艺工作的丰功伟绩和基本经验》、陈思和的《建党百年与当代文学研究》、仲呈祥的《党的领导是文艺繁荣的根本保证》、吴义勤的《百年中国文学的红色基因》、蒋述卓的《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文艺格局的构建》、赖大仁的《人民文艺的百年历程:理论与实践》、白烨的《四时花似锦,文苑气象新——党的文艺方针政策与当代文学事业的发展》、梁庭望的《党的领导与少数民族文学发展》、杜学文的《百年奋斗光辉历程中的文学贡献》等。应该说,在我们之前的当代文学研究中,存在一个显见的缺陷,就是较少从党的领导的角度来考量文学的发展,评估其影响与作用。这样一些文章的批量出现,正是对长期以来存有的这一缺欠的有力弥补,这使得我们在中国文学的整体考量与中国特色的深刻认识上,把握更为准确,视野更为广阔,理解也更为全面。
    网络文学评论的蓄势与建设
    网络文学作为中国当代文学中最为特殊的部分,无论是兴盛的速度之快,还是繁衍的范围之广,都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自从上个世纪末崛起以来,网络文学已成为当代文学中发展最快、受众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个文学版块。据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稳步增长至4.67亿,占全部网民数量的47.2%。网络文学作家与读者遍布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小城市网络文学下沉用户日益增多,显示出我国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也持续激发了网络文学行业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网络文学的成分杂、受众多、影响大,建设好网络文学就成为当代文学与文化建设中的重大课题。这其中,网络文学研究与理论批评的建设,就不仅是题中应有之义,而且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网络文学自产生之后,与评论和研究有关的工作实际上也随之出现。但总的来看,网络文学的评论与研究,多为传统文学领域里的有兴趣的研究者的转身或延伸,而且多为散兵游勇式的单打独斗,所秉持的观念与方法也都依托于传统文学,实际的效用与产生的影响都很有限。在这情况下,中国作协于2017年成立中国作协直属的网络文学中心,就显得十分重要。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以负责网络作家的团结服务和创作引导工作、承担网络文学理论批评的人才联络与活动指导工作为己任,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的网络文学的自然自在状态,也使网络文学理论批评的建设落到了实处。自2017年起,中国作协实施网络文学理论评论支持计划,引领网络文学研究评论,加快构建网络文学理论评论体系,网络文学的理论批评工作开始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显著的加强。
    至2018年,从1998年发端的网络文学,正好走过二十年。网络文学研究以此为契机,从各个角度梳理网络文学的历史,展望网络文学的未来。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与上海作协等单位合作,举办“中国网络文学20年”研讨活动,并推选了20部优秀作品,促进了相关研究。此后,一批以网络文学二十年发展为研究对象的成果相继推出,如《改革开放宏阔背景下的网络文学20年》《网络文学的渠道与内容关系解析》《网络文学20年:媒介革命与代际更迭》《网络文学20年发展及其社会文化价值》《态度与方法:略说介入网络文学20年的学术资源》《中国少数民族网络文学20年巡礼》等。
    2020年11月,中国作协在杭州召开全国网络文学理论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就网络文学的理论建设发表各自的意见,共商如何加快推动建构适应网络文学特点的网络文学理论评论体系的大计。这几年,网络文学中心还利用中国作协的“重点扶持项目”,扶持出版《中国网络文学年鉴》《中国网络文学理论评论选》《网络文学大事记》等重点研究项目,组织《文艺报》开设“网络文学专刊”等,全面梳理总结中国网络文学在创作、评论研究、队伍及引导、产业发展及海外传播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中国作协网络文学杭州研究院,山东大学、中南大学、上海大学基地等,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评论人才培训、选题资助、扶持理论评论著作出版等,推动网络文学评论研究。
    网络文学的作品排行是一种包含了评价因素的作品推介,是广义的评论的别一形式。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连续组织的中国网络文学排行榜的评审与发布,从海量作品中遴选出各个类型中的优秀之作,对于推动创作的质量提升、导引读者的文学阅读都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外,江苏的网络文学“金键盘”奖、上海的网络文学“天马”奖等,对于推介网络文学优秀作品、引导创作质量的提升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总体来看,与方兴未艾的网络文学发展态势相比,网络文学的研究相对滞后,网络文学的理论批评的总体基础仍很薄弱。但在各个方面的合力推动下,网络文学的理论批评正在不断蓄势、逐步成形、日渐壮大,也是正在显现的事实。网络文学理论批评成为网络文学整体构成中的重要一翼,当是指日可待的。网络文学理论批评的成长与壮大,对于网络文学的健康生长,乃至整体文学的协调发展,都是极为迫切和至为重要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