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 | 刘少奇:坚贞不屈的马克思主义者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曾说:“共产主义事业是我们终身的事业。我们终身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这个事业,而不是为了别的。”这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如何一步步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又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今日,让我们一起回顾刘少奇的信仰之路。 五四运动时期,真正与社会主义者接近 1898年11月24日,刘少奇出生于湖南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的一个“耕读之家”。少年时期的刘少奇为那时的中国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的惨状深感痛惜。五四运动中,刘少奇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这一时期,他和同学一起参加罢课游行,宣传爱国主义、抵制日货,声援北京学生运动。随后,又奔赴学生运动中心——北京,参加了营救京津地区学生领袖马骏的运动。来到北京,刘少奇真切感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真正开始与社会主义者接近。
参与社会革命之余,刘少奇也在寻找救国之路。他想参加法华教育会组织的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但最终因无法筹集路费未能成行。后经法华教育会负责人的建议,刘少奇决定先到河北保定育德中学附设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学习,继续勤工俭学计划。 育德中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五四时期,学校老师和学生自办报刊介绍国内形势和十月革命等情况,在校内还可以看到《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期刊,这对刘少奇的思想影响很大。 经历五四运动洗礼的刘少奇对苏俄充满向往,于是果断放弃赴法勤工俭学的想法,开始计划留学苏俄。 ▲刘少奇 前往苏俄留学,虽生活艰苦仍坚定信仰 1921年5月的一天,刘少奇同一批中国学员,踏上前往苏俄学习的旅途。没想到很平常的一段旅途走起来却困难重重。1960年刘少奇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苏联,回忆起这段旅途时曾说: “为了学习十月革命的经验,1921年春,我和其他几十个青年团员,第一次来到你们的国家。我们从上海到海参崴,经过赤塔到莫斯科。那时候,海参崴还被日本军队占领着,远东共和国也还没有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从海参崴到莫斯科走了三个月,火车时开时停。当时火车本是烧木柴的,有时候还要乘客从山里去搬运木柴,火车才能继续行走。当时你们的国家处在革命后的最困难时期,我们看到了并且亲身经历了这些困难。我们当中有部分人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发生了动摇,但是我们另一部分人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却因此而更加坚定了。”
莫斯科东方大学共有学员五六百人,是按学员国籍编班的。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等三十多人是第一批中国班学员,是东方大学里人数最多的一个班。那时苏俄正处在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粮食、煤炭等基本生活资料极端缺乏,饥荒现象随处可见。 ▲莫斯科东方大学旧址 学员中有少数人受不了这里的艰苦生活,情绪低落,想家,有的提出退学。刘少奇等大部分学员始终意志坚定。他们在这里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等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知识和经典著作,又受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革命环境的熏陶,政治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大家把困难作为磨练自己的机会,保持着乐观的饱满的精神状态。刘少奇开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他把配给的糖块攒下,到街边与市民大妈换土豆。后来学员们都这么办,交换的花样也多些,“肚子问题好多了”。十年中,两度在莫斯科的学习工作,对刘少奇的成长和思想形成影响很大。这对他的后几十年,投身救国救民事业,领导国家建设,提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政治经济思想,作出若干大政方针决策,力挽困难时期危局,尤其是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党的教育和国家经济建设,大有裨益! 重视党的建设,撰写《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刘少奇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一直特别重视党的建设。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在政治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中国党的马克思主义的修养”的命题,在刘少奇思想上引起强烈共鸣。加之刘少奇在全会上又主持起草了修改党规党法的报告,使他产生了写作《论共产党员思想意识修养》的想法。过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党的政治路线和战略策略作过许多论述,但对于党员的个人修养,却没有过系统的专门论述。 六中全会结束后,刘少奇一直在酝酿考虑这个问题。刘少奇在渑池会议后举办的第一期党训班上作了“论共产党员修养”的报告。现存的“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最早提纲就是在渑池写的。回延安后,马列学院原来主讲的党的建设课程因故中途停讲,马列学院院长张闻天和院教育科长邓力群请刘少奇把这门课讲下去。刘少奇说,党的建设的其他内容我不讲了,要讲就讲共产党员的修养吧。 刘少奇在延安讲了党员思想意识的修养。他根据自己多年对党内生活的观察,详细阐述了共产党员修养的内容和方法,第一次提出加强共产党员思想修养的必要性和意义,把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思想建设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中国化。帮助党员,特别是抗战爆发后参加党组织的新党员认识到,在不断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必须认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加强思想意识修养,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张闻天认为刘少奇所讲的内容,是广大党员迫切需要的,请刘少奇整理成文,在他主编的《解放》周刊发表。刘少奇将讲演稿修改整理出来。张闻天把它送给毛泽东审阅。毛泽东看完后写了一封信,说:“这篇文章写得很好,提倡正气,反对邪气”,应该尽快发表。于是,便以《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为题,在《解放》周刊第81期(1939年8月20日)、第82期(8月30日)、第83、84期合刊(9月20日)分三次连载。文章发表后,引起热烈反响,好多读者来信要求出单行本。同年,在延安由新华书店首次出版该书的单行本,很快就出了3版。敌后各抗日根据地也先后转载或出版单行本。 ▲刘少奇起草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手稿 提出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长期主持中央一线工作。他主持制定土地改革法等文件,指导全国农村消灭了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他参与制定宪法,为新中国宪法制定和实施作出贡献;他参与我国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审议、实施,使国家经济发展有了明确方向和目标;他是新中国第一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用很大精力建立健全人民代表大会这个崭新的制度,主持制定一大批重要法律法规,为新中国法律制度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951年3月,为把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根据党章和结合当时党内一部分党员不完全具备党员条件或有严重毛病的实际情况,刘少奇提出了“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 (一)必须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部分”。 (二)“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的,是要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制度。它现在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在将来要为转变到社会主义制度而斗争,最后要为实现共产主义制度而斗争。”“一切党员必须具有为党的这些目的而坚持奋斗的决心。” (三)“必须是一辈子都要坚持革命斗争。” (四)“必须执行党的政策和决议,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革命运动,严格地遵守党的纪律,对于党内党外一切损害党的利益的现象必须进行斗争。” (五)“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即党的利益,摆在自己的私人利益之上,党员的私人利益必须服从人民的即党的公共利益。” (六)“在革命斗争中,必须勇敢坚决,不能在严重的艰苦的环境中退缩,不能向敌人投降,不能叛变共产党与共产主义。” (七)“必须为人民群众服务,使党与人民群众建立很好的关系,认真地了解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意见并及时地向党反映,把党的政策向人民群众作宣传解释。” (八)“必须努力地学习,使自己懂得更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的思想,使自己的觉悟更加提高。”
▲1951年3月,刘少奇为第一次组织工作会议起草的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手稿 随后,他又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作题为《为更高的共产党员的条件而斗争》的总结报告,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问题。他提出发展党员“宁可数量少一些,但要保证质量”,强调“我们党是一个战斗的组织,如果没有集中统一的指挥,就不可能进行任何一个胜利的战斗”,提醒警惕执政掌权后干部的变质腐化问题等,为我们党在执政条件下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作了积极探索。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共产党人坚持的初心,就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就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永远忠诚。刘少奇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是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顽强奋斗的生动写照。刘少奇说过:“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党员,为了党,为了社会进步与人类解放,为了千百万劳苦大众的共同长远的利益而奋斗到底,直至终身,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是最值得”。这种不忘初心、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必将永远为中国人民所铭记,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 本篇图文综合整理自:《刘少奇传》《梦回千古 少奇永在:漫忆父亲刘少奇与新中国》、人民出版社微信公众号、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等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来源: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责编:周凤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