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评论 >

一个诗人的写作与记忆

http://www.newdu.com 2021-11-15 文艺报 张怀存 参加讨论

    
    安武林是我的朋友,也是我的老师和兄长。最近他的新书《灯塔之光》是以一种诗歌的方式献给党的特别的礼物,打开书本的第一页,我们最先读到的是《我爱北京天安门》:
    我爱北京天安门
    全世界的目光
    都暖暖地照在我身上
    我站在土坑的中央
    捧着飘着墨香的课本
    大声朗诵
    我爱北京天安门
    光溜溜的苇席
    像袖珍的旱冰场
    我光着小脚丫
    在土坑上轻轻摇晃
    我爱北京天安门
    天安门上太阳升
    我们的声音惊飞了栖在泡桐枝头的小鸟
    我们的心头仿佛有火在燃烧
    音乐老师的双手打着节拍
    轻快欢快摆动着
    像是母亲摇着纺车
    像是爷爷扭动着麻花
    这是一代人的记忆,每个瞬间都是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它注定永远陪你一程。安武林是一个天生的诗人,他的诗歌传递着快乐和关爱,语言精致而细腻,感情清晰又温馨,每读一遍都禁不住热泪盈眶。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乐观,宁静,豁达。快乐虽然是情感上的享受,却是非要用理智去追求不可的。快乐是要花代价的。要求得快乐,必须先磨练自己的耐性,先付出艰苦和等待。安武林的诗歌即便是写苦难,都能时时感觉有快乐在其中,他的文字散发着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他常说起在小学三年级时得到的第一本课外书,那是一本文学书,让他寻找到了打开想象之门的钥匙,爱上了阅读,爱上了写作,也爱上了诗。
    安武林曾说,每当完成一首诗,总是充满一种难以言状的喜悦。无论是在家还是在路上,他一直在不停地写,天空小鸟的一声鸣叫也会成为他的灵感,一轮朝阳或夕阳、阳光染透的江海以及罩住沙滩玩耍的小小的身影,都会激起他的诗兴。他的诗歌的独特之处在于力感和动感,不仅具有强烈的画面感,而且有着恬静而酣畅的语言,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无处不见。
    一个人的成功天分最大,机遇第二,勤奋第三。这是安武林挂在嘴边常说的一句话。在他眼里,所有的物体都是以诗的形态坚硬地存在,包括玩游戏。他说童年玩过许多许多游戏,没有游戏的童年是苍白、单调而乏味的。游戏的内容会因为年龄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不变的是乐此不疲的热情。他的诗歌创作随性而起,缘情而发。写一首诗已不容易,写一首好诗,难上加难。一首好诗歌的诞生,无论用何文字,也难传其精神。诗人通过诗歌把生活的痕迹留在书里,把一种思考的特性带入了诗中,所以他笔下的天地和情怀博大而广阔。毋庸置疑的是,一个人的写作,总是这个人性格、性情的流露。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写作品质,安武林能诚实地面对自己的经验和记忆,也能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
    维特根斯坦曾说:“当语言休息的时候,哲学问题就产生了。”我以为,安武林的生活哲学就是溢出作品之外的一种人文情怀和生存理念的浓缩与结晶。在他看来,作家的天职就是关爱生命、赞颂生活。从他的作品中可以读到生活的细节、命运的痕迹、思索的立场和向往的方向,当然也有灵魂的疤痕。他对生存世界和生命境况的敏感思索,有一种徐徐缓缓且源源不断的心灵穿透力,这些跟他的童年生活和大量的阅读分不开。
    我惊奇地在《灯塔之光》中看到,诗歌是一种明朗的抒情,语言是一种激情的迸发,诗语是一种灵魂的倾诉。诗人既没有感伤,也没喧嚣,而是恰到好处地将文字、思想、情感、心灵与个人的历史和社会的脉络对接在一起,他的作品永远对生命和生活保持着新鲜的审视。好的诗歌具有时代精神之船的作用,《灯塔之光》正是如此,它把丰富的诗歌精神带入诗歌领域,这些诗既是时间也是空间,在众多喧哗中发出了独立可贵而又被人认可的声音,这是很不简单的。
    安武林是一个有爱的诗人,爱让他的诗歌饱满、坦然,真诚使他的诗歌有了光辉。正是因为爱和真诚的底牌,他的诗作才具有了一种生命的重量,许多读者从诗歌中受益,都是得益于诗中智慧,给人以明亮、开阔的思想,指引读者用内心的目光与世界进行交流。写诗是人的一种自我确认行为,作品直接体现诗人的品格和能力。从安武林的诗中,我们不仅可以读到诗歌本身的能量,还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气场。语言简单明亮,抒情温馨,纤巧细腻,诚恳到位。诗人在他的文学空间里建立了我们渴望已久的美的世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