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跳进跳出,评述《救世:子产的为政之道》

http://www.newdu.com 2021-07-27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聚珍文化 参加讨论


    《救世:子产的为政之道》

读书是美事,但写书评却是桩苦差事。对以读书、校书为业的我来说,大多数图书称不上“好坏”二字,“平庸”就是最好评价了。但《救世:子产的为政之道》还是不一样:


第一,切入视角新。

在学术领域,子产不算冷门,文学、史学、哲学、考古学、文字学都对他有研究,但在普及领域,最起码我没见过一部以子产为核心人物的图书。对于读者来说,这是个遗憾,毕竟子产算是个知名人物,而且屡屡见于《论语》《左传》等常见文献,大家还是有了解的需求。但学术论文太晦涩,普及读物又太稀少,这部书恰恰填补了空白,一部“子产的评传”,以点带面,有人物、有故事、有权谋、有历史。陈寅恪先生讲“预流”,依我看,这部书很有点“预流”的精神,以后再有什么讲子产的书,第一桩难事就是跳出《救世:子产的为政之道》的框架。


第二,文献工夫硬。

我对作者刘勋先生并不了解,只知道是一位生物化学博士,但没想到他对史料还有着很好的解读能力。掩卷细想,全书近30万字,绝大多数是对《左传》的解读,但咱们要翻阅《左传》,发现关于子产的内容并不多。这就得佩服刘勋先生的文献功底了,以《左传》为主体,同时利用《论语》《韩非子》《国语》《史记》《孔子家语》以及清华简等史料,抽丝剥茧,敲骨得髓,层层深入,对文献竭泽而渔,塑造子产这个政治人物形象。多说一句,个人认为:刘勋先生塑造的未必是真实历史中的子产,而是史料中的子产,这样的子产形象更多元,更值得大家琢磨。


第三,写作技术好。

说老实话,春秋战国的很多故事、人物被解读烂了,很难读出新意。这个没办法,老祖宗留下的史料、文物有限,但刘勋先生还是讲出了新意,比如以“养成其恶而后诛之”为主题,将子产与子皙、郑伯克段于鄢、郑桓公创郑国三段故事连接起来,再用一个“祖传秘方”来概括,这就有意思极了,同一个权谋,竟然有几代人使用。这是很高明的写作手法,不猎奇,不流俗,读起来有意思。“有意思”三个字看着普通,但在今天,读起来“有意思”的书太少了。


夸了三点,也不是说这部书就没问题,仅从读者的角度说说:


第一,注释设计不好。

现有注释分两类,一类是标明文献出处,一类是指向附录。依我看,指向附录大可不必,直接在页下出注最好,节省读者工夫,不必读书时翻来翻去了。


第二,文字、标点略随性些,对我这种“强迫症”的读者来说,是个“小毛病”吧。

比如存在“晋、楚”“晋楚”混用的状况,依我看,大可以删去那个“、”嘛,就是“晋楚”,读起来省力;再比如“鄵”字,在第3页没有注音,反而在第7页注音,略有些影响阅读体验。


“《春秋》之法,责备贤者。”对我来说,这是一部值得学习的书,尤其是刘勋先生运用史料的方法。易地而处,我能否将有限的史料解读如此精彩呢?显然不能。

(作者徐辰,现任某图书公司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