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孙贵生沈龙朱等忆念古琴家查阜西

http://www.newdu.com 2021-07-05 国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本报讯由中华书局主办的《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查阜西与张充和》新书发布会近日在京举行。古琴家查阜西弟子孙贵生、沈从文长子沈龙朱、文史学者赵珩、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扬之水、查先生外孙女闫世宜,本书作者、古琴艺术史学者严晓星出席发布会并作对谈。
    会上,现年八十七岁的沈龙朱先生深情回忆起自己幼年时看到的查阜西:抗战时期,古琴家查阜西同许多当时的文化人一样,逃难到昆明。在昆明,他在落脚的县城大院教人弹琴,也常在门外的榕树下汇聚琴友,举行琴会。多才多艺的张充和便是在那时开始跟随查先生弹琴的。
    1957年,孙贵生开始跟随查阜西学琴。查先生的教学方式十分独到,他会先让学生自己弹一遍曲子,他听了之后发现问题再纠正。查先生的教学理念是“传曲不传法”:法是人为形成的,精通曲子后便会逐渐找到自己的“法”。教学之外,查阜西先生还花了大量精力做古琴古籍的案头整理工作。当年,他利用出国之便,用相机拍下了许多流传到国外的珍贵古琴古籍照片并辗转带回国内,为我国的古琴艺术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
    闫世宜女士分享了她记忆里外公的一些生活细节。在闫世宜的眼中,查阜西不仅仅是一代古琴家,更是一个待人友善、和蔼可亲、充满生活趣味的老人。
    严晓星说,查阜西从十几岁就立志“集诸家琴说,参以新知,辑为琴谱,以图振蔽起废”,并用自己的一生去践行,尽管历经动荡,终有所成。这是非常值得后辈学习的品质。        (刘宇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