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时间中的历史。历史学作为我国学术体系中最为古老完备的学科之一,相关著述体例多样,仅以时间为维度考察,长可跨越数万年,次则通史几千年,再则断代史几百年,抑或有几十年甚至几年之史。一日之史,因其承载时间太过短暂而实在令著者难以把握,故而少见。 刚刚由中华书局出版、吴十洲教授所著的《乾隆十二时辰》,恰是一部讲述一日之史的史学著作。 乾隆帝号称“十全老人”,在位六十年整,多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值得大书特写之处自然甚多。然而清代典籍史料浩如烟海,清史研究成果汗牛充栋,一般人徜徉其中,难免会觉得无处着手。该书则“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选择了乾隆三十年正月初八这个并无重大历史转折点的日子,通过精心勾连,为大家呈现乾隆帝的多个面向,确为一部值得细品的佳作。 这一天由雪引出话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移步换景:普降的瑞雪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中华帝国得以稳定的重要基础,对自然和祖先神灵的崇拜深深地刻入了上至皇家贵胄,下至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乾隆帝在享用了调阴阳、协六合的早膳之后,再学习祖宗圣训和统治思想,实现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丰收;随后招揽文臣吃茶吟诗、陶冶情性,养足了精力,以昂扬的精神进入案牍劳作,丝毫不见倦意;一番召对臣工、询问政情之后回到把玩古董、揣摩意境的精神乐园,公文案牍皆能抛之脑后;最后回到养心殿寝宫,遥想万里之外塞外大雪纷飞,但有忠勇将士守卫边疆,遂心神安宁,怡然入眠。 《乾隆十二时辰》以清代宫廷史研究为出发点,从微观层面看,所呈现的全部事件皆有明确的时间(从子时至亥时,列出了乾隆帝一日之作息时间表)、空间(养心殿—坤宁宫—同豫轩—乾清宫—重华宫—养心殿等,即便是养心殿内也有寝宫、三希堂、前殿等亚空间)、人物(君臣、帝后、亲子、主仆等),使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到皇帝在宫廷中的基本活动;从中观层面看,通过梳理与研究乾隆帝的一天活动,可探索清代乾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俗等状况,见微知著;从宏观层面看,通过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俗等领域的解析,对于理解乾隆朝在清代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对于理解当时中国与西方的交往等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翔实的史料是历史学著作书写的首要基础。吴十洲教授长期浸淫于故宫学研究,对于清宫典籍档案烂熟于胸,索隐爬剔之间游刃有余,论从史出,令人信服。更为难得的是,全书的行文引人入胜。史学论著经常给人以艰深晦涩诘屈聱牙之感,《乾隆十二时辰》一书则文笔流畅,那飞舞的雪花、肃穆的祭拜、精致的早膳、连绵的对诗……犹如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时而弥漫着浪漫诗意,时而充满了生活气息,让读者在史林漫步时尽可品味文学的曼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