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其中尤以王重民《中国古籍善本书提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姜亮夫《楚辞书目五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饶宗颐《楚辞书录》(香港苏记书庄,1956年)、崔富章《楚辞书目五种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等人对历代评点本的著录为详。 ②吴平、回达强主编:《楚辞文献集成》,扬州:广陵书社,2008年;黄灵庚主编:《楚辞文献丛刊》,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年。 ③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2618页。 ④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452页。 ⑤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第2619页。 ⑥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该书为五卷,四库馆臣辨之云:“《崇古文诀》三十五卷,……惟《书录解题》作五卷,《文献通考》亦同,篇帙多寡迥异,疑传写者误脱‘三十’二字也。”(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第2618—2619页。)另张智华《〈祟古文诀〉三种版本系统》一文认为,《崇古文诀》楼昉曾编有五卷本、二十卷本及三十五卷本三种。载《文献》2001年第3期。 ⑦关于该书的选文标准,楼昉未作说明,故其于《九歌》仅取前九篇,而舍去《国殇》《礼魂》之原因,不得而知。或是其欲与“九”之数相合?另,该书将屈原作品列于李斯《上秦皇逐客书》后,有违体例,亦不知何故。 ⑧楼昉:《崇古文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46页。以下所引该书,皆出于此,不一一注明。 ⑨相似说法于朱熹《楚辞集注》,分别见第31、32、35、39、41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⑩(11)(12)(13)朱熹:《楚辞集注》,第113、116、45—46、4页。 (14)笔者在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天津市图书馆等十七处古籍收藏机构查阅《楚辞》版本一百二十余种,没有发现在这一阶段曾经刊刻过《楚辞》评点本的线索。 (15)此本国家图书馆有藏,二册。山东省图书馆亦有藏,但仅存五卷:卷一至卷四及附录《屈原传》一卷,卷三又配明抄本。冯惟讷字汝言,临朐人,嘉靖戊戌进士,官至江西左布政使,加光禄寺卿致仕,事迹附见《明史·冯琦传》。曾辑有《古诗纪》一百五十六卷,有文名。参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古诗纪》”条,第2644页。 (16)参见崔富章:《楚辞书目五种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78页。 (17)明代前中期刊刻、影响最大者即朱熹《楚辞集注》,此本亦是受其影响之一例。可参见罗剑波:《明代〈楚辞〉评点所取底本考》,《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18)该本所引洪兴祖、朱熹二注,出现在卷首所列“《楚辞》总评”、眉间及卷末者均有,冯绍祖在这里言“标其概于端”,是以眉间所录者最多,举一以括其余。 (19)朱万曙:《明代戏曲评点研究》,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9页。 (20)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5页。 (21)冯绍祖本《楚辞章句》共征引历代评家共四十四人,其中属于明代者仅十三人,所选评语也多是冯绍祖从其作品集中抽出。 (22)冯觐评点:《商子》,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刻本。 (23)参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第287页。 (24)参见罗剑波《陈深及其〈楚辞〉评点的价值》中相关论述,《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1期。 (25)值得注意的是,该本辑刊者将冯本中的评语转录过来之后,有的又改易名号,伪托于张之象、王世贞、张凤翼等时贤名家之下,从而显露出其成于坊贾之手的痕迹。 (26)凌毓柟校刊:《楚辞》,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刻本。下引该书,俱出于此,不再一一注明。 (27)三色为朱、墨、靛。据崔富章先生著录,该书又有四色套印本,藏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五色套印本,藏南开大学图书馆与江西赣州市图书馆。笔者于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见,亦为三色套印,或与崔先生所见非一本。崔富章:《楚辞书目五种续编》,第10页。 (28)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489页。 (29)关于孙鑛《楚辞》评点,可参见罗剑波:《孙鑛〈楚辞〉评点及其价值》,《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第3期。 (30)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第2654页。 (31)袁震宇、刘明今:《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明代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552页。 (32)参见洪湛侯《楚辞要籍解题》(马茂元主编:《楚辞研究集成》,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66页)、崔富章《楚辞书目五种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113页)、严绍盪《日藏汉籍善本书录》(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392页)。另姜亮夫称其为“明缉柳斋刊本”,《楚辞书目五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104页。 (33)孙殿起:《贩书偶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315页。 (34)陆时雍:《楚辞疏》,明天启间缉柳斋刻本。以下所引该书,皆不再逐一注明。 (35)沈云翔:《楚辞集注评林》卷首“批评楚辞姓氏”后,明崇祯十年(1637)刻本。 (36)李玉安、陈传艺:《中国藏书家辞典》,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158页。 (37)徐鼒:《小腆纪年附考》,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第87页。 (38)蒋之翘:《楚辞序》,《七十二家评楚辞》,明天启六年(1626)刻本。 (39)黄汝亨:《楚辞序》,《七十二家评楚辞》,明天启六年(1626)刻本。 (40)蒋之翘:《七十二家评楚辞》卷首附录,明天启六年(1626)刻本。 (41)黄汝亨:《楚辞序》,《七十二家评楚辞》,明天启六年(1626)刻本。黄汝亨对于蒋之翘批点活动的描述,是迄今为止,笔者所见到的唯一一例关于文人《楚辞》批点活动的记载。 (42)蒋之翘译校《楚辞集注》,笔者曾见南开大学图书馆藏四册本,上海图书馆藏四册本、八册本、十册本(缺一册:《后语》卷一至卷三)数种,它们在所收评点内容上小有不同,应该是成于三个不同的时期。 (43)沈云翔:《楚辞集注评林》卷前“批评楚辞姓氏”后,明崇祯十年(1637)刻本。 (44)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第1978页。 (45)来钦之《楚辞述注》重刻本,刊刻时间不详,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四库未收书辑刊》以此为底本影印。 (46)潘三槐:《屈子》,明末写刻本。 (47)张凤翼:《楚辞合纂》,明末刻本。 (48)潘三槐《屈子》所录评点,除少数几条潘氏评语外,余则皆不出凌毓柟本《楚辞》与陆时雍《楚辞疏》之范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