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评论 >

2021年02月25日09:01

http://www.newdu.com 2021-02-25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曾文丽 参加讨论

    关键词:科幻 吴岩 《中国轨道号》
    
    《中国轨道号》是科幻作家吴岩重返长篇舞台的儿童文学新作。作者以1972年的中国为背景,讲述了一座空军部队大院里孩子们的成长故事。在作者的笔下,继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中国载人航天项目“714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主人公小岩的父母所在的空军军事装备所也积极投入到相关项目中,为把中国首位宇航员送上太空而努力奋斗。军装所承接的项目被命名为“中国轨道号”,意思是中国人永远会在自己的轨道上前进。
    全书的四个章节与四季轮回一一对应,剧情也相应地起承转合,呈现出不同的感情基调。小说的序幕在春天拉开,那是小岩第一次见到新所长顾阿姨。初来乍到的她敢做敢为,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带领全所上下投入“中国轨道号”项目的建设中。第二章的故事发生在火热的夏天,小岩与空军试飞英雄的儿子周翔不打不相识。他们前往大漠参加“火星探险夏令营”,听闻了一段感人至深的英雄往事。第三章是小岩成长的转折点。那年秋天,小岩遇到了人生中最好的导师老汪。他为小岩和整个研究所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也让小岩埋下了刻骨铭心的遗憾。最后,故事在冬天迎来了尾声。小岩一家找回了老汪的儿子冬冬,顾阿姨的研究不但让“中国轨道号”项目取得了重要成绩,还让冬冬的病有了很大起色。小岩终于走出了老汪去世的阴影,获得了真正的成长。
    作者大胆的想象赋予了作品强烈的科幻色彩。最为巧妙的是,未来感十足的科幻元素往往与历史的视角结伴出现:在那个科研条件十分艰苦的年代,老汪在天台上用废旧的文具、炊具组成了简陋的科研仪器,却用它们来研究国际上最前沿的“红微子”通信技术与空间扭动理论;如今处处可见的电梯让第一次进入实验楼的小岩惊叹不已,在下一刻,他却进入了一间极其先进的实验室,亲身体验了生物计算机和脑声记录仪的神奇……无限的想象与真实的历史镜头完美地重叠在一起,形成强烈反差碰撞的同时建立起自洽的逻辑,让虚构的故事给人以真实感。
    书中塑造了两位典型的老一辈科学家形象——顾阿姨和老汪。他们的性格截然不同。从海外归来的科学家顾阿姨身上带有那个年代的学者所独有的气质,“仿佛有青春永驻的秘诀,各种磨难都没有磨灭她对生活的热爱”。她低调而谦和,拒绝了爸爸专门给她安排的住所,让自己融入军装所的大集体中;她顶着各方压力,坚持正确选人用人的原则,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代的科研任务;她关心大院的下一代,大胆地为冬冬尝试全新的治疗方案。可以说,这是作者倾注了很多笔力塑造的理想人物。与顾阿姨相反,老汪是一个性格孤僻的“科学怪人”。他不善与人交流,却拥有极强的理论功底与动手能力。尽管不被大多数人理解,但他还是在天台上开辟出一片自己的小天地,用简陋的自制仪器研究飞船的通信问题,努力为“中国轨道号”项目献出自己的力量;与其说他是小岩的老师,倒不如说更像是忘年之交的朋友,不仅教会了小岩数学、天文知识,更培养了他的科学思维。他们的形象正是老一辈科学家的真实写照——爱国、奉献、治学、修身,为祖国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科研成果和珍贵的精神财富。
    伟大事业始于伟大梦想。“嫦娥五号”圆满完成月球探测任务,带着月壤标本返回地面;“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地球1亿公里外的轨道上继续朝火星飞行;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试飞……在时间长河里,一代代中国人为了保卫祖国的蓝天,为了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而奋斗拼搏,永不止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