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蒋蓝:走出城市回归自然,旅者寻求的是野趣

http://www.newdu.com 2021-01-29 中国企业报 蒋蓝 杨娟丽 参加讨论

    
    
    采访手记:蒋蓝作为当代中国最杰出的随笔作家之一,一直通过田野考察和历史写作的方式,对大地、原野、村落、古迹,进行文化发掘式的写作,对于天府文化、历史、地理,也有深入研究。现特邀蒋蓝作为访谈嘉宾,倾听他对文旅产业的判断、对黑龙滩发展的洞见和建议。以下文字来自于蒋蓝观点整理。
    趋势:大众旅游在没落,个性旅游时代到来
    中国人经历了近20年的全民全域旅游,即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所谓全民,就是全中国的人都基本参加;全域,就是全球都在跑。这种旅游有一个特点——从众。大家喜欢去的都是知名度最高的地方。一到节假日,这些景区看见的都是人,风景已经被拥挤的人流填满了。
    这个现象一定不会继续下去。因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的经济收入增加之后,他们的审美也必然得到提高,不再喜欢爆发式、下饺子式的穷游。
    这就要求旅游目的地必须要提高旅游品质。旅游品质指什么?其一,景色、历史、人文;其二,人们在这里吃喝玩乐和休息,舒适度、精致度、独特性如何?不能千人一面,走到哪里都是一种菜,一种玩法。90年代,许多人到了旅游景区,吃盒饭,这似乎很不可思议;今天,在西湖,仍然有人为吃西湖醋鱼排队几个小时。
    留意观察,你会发现这一切都在改变。我们现在正在进入一个深度旅游时代,个性化旅游时代。经历了最粗放的吃盒饭的大众旅游,正在经历混乱的排队几小时吃一餐饭的旅游,开始进入个性化的、满足个人爱好的精品旅游时代。
    在个性旅游时代,最重要的旅游需求,是体验“人和自然合一”,在城市生活的人,工作和心理压力很大,急需一种释放,这种释放不再是在旅游景区打麻将的释放,也不再是聚众酗酒式的释放,而是小规模的旅游,有时是一个家庭、有时是一对情侣。他们利用休息日出游,往往是在周末。那么这两天,旅游目的地能够给他们提供什么?这两天内容不能太多、也不能太累、空间不能太复杂,一定要感觉到舒适。
    这些旅者需要的,是和城市生活区别开的生活方式——如何让旅者在一个整洁的空间里,获得48小时的解放?
    我曾经在成都周边的一个半山度假区度过,那里全年十个月都有十几种竹笋可以吃到,还有野菜、冷水鱼等,这对在城市里生活的人形成了一个极大的饮食上的反差,哪怕那里的烹调手艺比不上成都,但是被人们视为山味。在雨季里,湿润的森林气候,会形成一朵朵白雾,在大树古木间散步,会体会到一种强烈的魔幻感。成都城市里已经多年不见雾气了。而在山里,秋天有霜,冬季有雪,鸟类、野花非常多。城市来的人对这一切都会产生极大兴趣。
    黑龙滩不是山区,是水域,极大面积的水域,因此要思考:这里怎么给大城市里来的人,带来极大的反差体验,让他们在这里释放心灵、与自然共鸣。
    规划:有所为有所不为,保留“了不起的野趣”
    黑龙滩从70年代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四川水面最大的地方。我曾两次去过黑龙滩,我认为黑龙滩的“野趣”是非常了不起的。“野趣”不应该视为原始、落后。如何在呵护大自然的前提下保留其原始生态景观和原始记忆,值得深思。
    在江浙地带,你会发现很多河道并不用石灰、混凝土修筑河岸。为什么?我请教了一位鸟类专家,他谈到有些鸟类利用河边的水草筑窝。整齐的河堤,鸟儿无法筑巢,也不再在这里生息,那么这水体就不再是“活”的了。鸟儿是水体生态最重要的晴雨表。
    如今四川鸟类得到了极大恢复,通过几十年的生态改造,水体污染的治理,如今在成都平原,甚至有非洲的鸟类,它们飞过了最艰辛的历程,在成都平原补充养料,所以成都是迁徙鸟类最重要的一站,而黑龙滩如此大的湖面、湖岸、水系,做好对原始生态的保护,保留野趣,也会成为鸟儿的乐园。
    另外,在黑龙滩的生态改造中,建议对当地有的树,不论好坏,一定要尽量保留。保持原始的风貌,也不要混乱引进外来的树。在黑龙滩庞大的水系中,应该有目的地考虑当地植物,有意识地种植一些当地植物林带,如海棠、梅花、荷花等和黑龙滩本身有渊源的植物。
    中铁黑龙滩国际旅游度假区中的“国际”,应体现在居住生活空间,保证人们居室的舒适度等,而景观必须是本土化的,要有黑龙滩自己的景观文化、属地文化。
    如何在黑龙滩这样壮阔的水面空间,给大自然留一些领地,给山湖野花留一点空间,值得深入研究。
    文化:寻求黑龙滩自己的文化标识和生活场景
    黑龙滩的文化应归并进天府文化,黑龙滩所在的位置属于广义的成都平原的扩展区域,应是天府文化的组成部分。若采用外来植入的文化,商业性太强,风险很大。
    首先,中铁黑龙滩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建筑有国际因素,是可以的,这是建筑文化,是文化的局部;但在整体文化营造上,应考虑在时间和空间上,黑龙滩如何和历史接通,如何与这里的土地产生关系,与当地人产生关系。
    因此,建议黑龙滩设立自己的文化论坛,定期举办文化名人讲座,还可邀请养生专家、插花专家、旗袍专家等,举办免费开放的沙龙;举办摄影展、观鸟活动、诗会等。
    黑龙滩的古树大树,也应该一棵一棵被“看见”,请生物专家来考证每棵树的品种、年龄,请摄影师拍下他们的姿态。给它们挂上“说明牌”,让它们呈现出大自然的美感,被旅者看见。
    尤其值得强调的是,黑龙滩不应忽略自有的鱼文化。就我所知,黑龙滩至少有30种野生鱼类,大有文章可做。可否把这些鱼类做成石雕展示,做生物学的介绍,进行科普教育和环保教育?可否将中国涉及到鱼的传说、神话、传奇、故事,予以整理?可否将中国有关鱼的诗词予以整理呈现?可否发起中国淡水鱼文化的研究?这里面大有空间。
    不要小看黑龙滩的生物资源带来的文化效应和经济效应。据统计,观鸟这件小事,一年给美国带来收入非常可观;而在天全,一位养殖鲟鱼的农民,一年出口鱼子酱的数量达到了全国的相当比例,他甚至自己做了一个鲟鱼的博物馆,对鲟鱼进行全面解读。
    对人们而言,植物、动物只谈生物学,没有太多趣味,他们感兴趣的是藏在植物动物背后的文化。
    深入黑龙滩,寻找黑龙滩自身的文化、生态资源,构筑独有的生活趣味,这在个性旅游时代,是黑龙滩发展文旅必不可少的工作。
    蒋蓝:诗人,散文家,思想随笔作家,田野考察者。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四川文学奖、中国新闻奖副刊金奖、《黄河》文学奖、万松浦文学奖、中国西部文学奖、布老虎散文奖得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成都市作协常务副主席。已出版《黄虎张献忠》《成都笔记》《蜀地笔记》《至情笔记》《媚骨之书》和《豹典》、《极端动物笔记——动物美学卷》、《极端动物笔记——动物哲学卷》、《媚骨之书》、《踪迹史》、《梼杌之书》、《倒读与反写》、《爱与欲望》等专著多部。散文、随笔、诗歌、评论入选上百部当代选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