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字觉斯、觉四、觉之,号嵩樵,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书坛巨匠,名满天下,与董其昌并称“南董北王”,更有“后王胜前王(王羲之)”之誉;然身为明臣降清,负疚终身,终于死后名列《贰臣传》中,毁誉参半,“说仙说鬼皆由己,铭鼎铭钟已让人”正为一生论定。 王铎在艺术史、文化史与政治史上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王铎年谱长编》以王铎一生行迹、交往与诗文书画活动为中心,以年月日编次,以煌煌百余万字勾勒出王铎的一生。全书征引丰富、考证精细,除对王铎本人的文集、书作、刻帖、手稿、信札等进行系统的整理与考证外,还对其同时期的书家、友人的大量诗文集、笔记、信札等做了搜集与细读,具有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与学术研究价值。 ![]() 王铎(1593.1.2—1652.3.26)字觉斯、觉四、觉之,号嵩樵,河南孟津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崇祯间历任右谕德、南京翰林院掌院、詹事府詹事协理詹事府事、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十三年迁南京礼部尚书,以丁艰未赴,十七年国变前夕升礼部尚书,未赴任。弘光间任文渊阁大学士,位至次辅。顺治二年(1645)五月与钱谦益等于南京迎降清军,次年起仕清,任礼部侍郎管弘文院事,直至去世,七年不迁。 ![]() 早在旧朝时,王铎虽然胸有大志,且颇好谈兵,但他从未获得人主真正的重用。1638年,他曾经奏请四千强兵,“请缨以系寇颈,致之阙下;或巡边阅师,修理边堡,可效一臂之需”,但崇祯帝对此不屑一顾;而在与马士英的角力中,弘光帝虽称他是“忠臣”,但所上奏疏多无回应,在危难之际请求“视师江北,以复国仇”,亦以“不允”告终。尽管王铎在政治上无甚作为,甚至还留下不少迂阔的笑话,为当日的野史所渲染,但他与明末清初众多政治事件仍有不小的关涉,诸如天启朝辞修《三朝要典》、崇祯朝弹劾杨嗣昌、弘光朝主审假太子案、献城降清、清初的南北党之争等。在北京的贰臣圈中,他也是十分活跃的一员。 就王铎的自我设计而言,他祈望成为集名臣、文学、小学、书法、绘画、鉴定于一身的文化权威。他对于自己的诗文有极高的期许,在翰林时,与蒋德璟、倪元璐齐名,又与黄道周、陈仁锡等刻厉为古文。自天启后期开始,屡屡刻集,今存文八十二卷,诗万余首。他更是明末清初最重要的书法家,兼善山水与花卉。这一时期的书法趣味与风气,他是重要引领者之一,诸如高堂大轴、杂体卷册、创造性临摹、大量使用古字、应酬性文本、表演性书写等。即使在入清以后,他背负贰臣之名,北方五省仍奉为书法宗主。孟津王氏兄弟还是其时书画收藏的重镇,王铎更以鉴藏圈的董狐自负,一时重要的收藏家如袁枢、韩逢禧、孙承泽、李元鼎、曹溶、戴明说、宋权、王鹏冲、周亮工、梁清标等都与他有密切的交往。虽然明清鼎革戏剧性地粉碎了王铎个人形象的经营,贰臣的身份使得他的政治人格与艺术品第在随后的物议中尽落下风,但当国破的阵痛渐渐消释之后,王铎艺术上的才华仍旧得到人们的认同,“好书数行”的历史形象也终究定格。 以上的简要介绍,旨在说明王铎在明清之际的艺术史、文化史与政治史上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编纂一部资料详实可信的年谱,不仅可以让人们了解王铎一生的仕宦、行踪、交游及艺术活动,也能为治明清文化史和政治史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材料。 20世纪初,日本出现现代展厅与书法展览,摹仿以王铎为代表的“明清调”(即巨轴行草书)的作品以强烈的视觉性大获成功。这刺激了日本书家开始对王铎进行研究,其年谱方面的成果,首推须羽源一1975年在《书论》杂志发表的《王铎年谱(稿)》,1992年村上三岛主编《王铎の书法》五大册,也收入福本雅一所撰《王铎年谱》。这两部年谱以部分王铎书法作品以及藏于日本的《拟山园选集》诗集(清顺治十年刊,五十四卷残本)为核心资料。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大陆的书法展览也蓬勃兴起,王铎及其他明末清初书家如张瑞图、倪元璐、黄道周、傅山等也受到普遍的青睐。1993年,有关单位在王铎家乡孟津举办了一次王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同年,由高文龙、刘正成主编的《中国书法全集·王铎卷》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这本书附录了简要的《王铎年表》,成为大陆学者王铎年谱(表)编著的开端。随后的一些相关出版物中也都附录王铎的简要年表,但这些成果未能全面超越日本学者。 2007年,张升编纂的近20万字的《王铎年谱》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作者出身历史学,他使用正史、实录及野史著作,也从时人的诗文集中辑得部分资料,大大丰富了人们对于王铎的认识。但该谱也存在一些不足:一、对各版本的王铎诗文集,及诗文集未收诗文、信札与题跋等未能进行充分的辑录与考订,纳入年谱的诗文作品有较大局限。二、对于王铎传世书画作品的搜集明显不足。作者仅将《中国书法全集·王铎卷》所收100余件作品编入谱中,且对于既有的编年考证一概相信,而未能进行验核。此外,该书对明清书画著录中收入的王铎书画作品及题跋,也未能加以利用。近年来各大拍卖会中的相关作品,作者亦概不关注。三、对王铎行踪及社交圈的考察较为粗疏。比如,对于一些友人名号的考证有所阙略,或存在较多错误,如将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王铎《赠张抱一诗卷》的受书人“张抱一”定为浙江平湖人张培,其人实为河北道参议张宏道。书中“无考”的标识更是比比皆是,但事实上其中绝大部分人的身份都可以明确考知。 总体上看,已经出版的王铎年谱(表),不是使用文献不足,材料捉襟见肘,就是未将王铎作为文学艺术家这一特殊的谱主身份来对待,未能充分反映王铎文艺活动的全貌。 2006年春,笔者开始研究王铎与晚明书法,决心系统搜集各种相关资料。日积月累,资料日丰,在撰写相关研究论文的同时,也整理与考订这些资料,重新撰写王铎年谱。本书力求全面展现王铎各时期的行迹、活动、交游与艺术活动,约略而言,着力点有四: 一、本书使用了明清若干版本的王铎诗文集,也对30余种传世的王铎诗文手稿进行辨识、采录,并力图考证写作时间,纳入谱中。笔者还仔细爬梳王铎周边友人百余部诗文集,以及清初各类总集、选集,其中的相关材料经过选择,皆编入相关年份。 二、以图像资料而言,本书从海内外各大博物馆、有关机构与私人收藏、明清刻帖、民国书刊及国内外拍卖会图录中搜集到1000余件可靠作品——既包括卷轴扇册等正式“作品”,也包括书札、题跋、签条、诗文稿等日常书写,兼及刻帖、碑版、版刻序跋等经过编排加工的手迹,其中有近半数难得一见。每条尽可能详其形制、材料、尺寸、著录情况、收藏地、内容,并释读题识、跋文与印鉴。
三、本书力求考订王铎诗文、书札、题跋中所涉及人物的确切身份。有些通过诗文集与地方志就可以获得信息,有些则颇费考索之功。本谱共考证出各类人物数百人。而在以往的研究中,这些问题从未被解决。 四、大量无纪年的诗文与书画作品,笔者也极力考索、推求,纳入相关年月,如此,则零散的材料与信息便成为有组织的结构。将王铎不同形式的作品进行信息勾连与综合排比,常常可以得出较为可靠的结论。系统的资料搜集与排比,不但使得以年谱的形式全面揭示王铎的生平、仕履、行踪、交游及艺术创作活动成为可能,也为勾勒王铎的同僚圈、乡党圈、艺文圈等不同的人脉网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光阴荏苒,匆匆十年。面对成稿,笔者丝毫没有觉得轻松。一方面这项工作虽耗时费力,但成果不敢称完善,一些看似多余的资料也未忍割舍,名之以“长编”,表明本书的撰写更倾向于材料的丰赡,而非整洁。另一方面,王铎好尚古体,文字晦涩,加之《拟山园选集》刊本讹字甚多,虽然笔者在识字、断句与考证上反复推敲,但自知学植浅薄,必有失当与错谬之处。加之地理知识贫乏,在明末清初的动乱中,行旅迂道的情形又时有发生,因此在梳理王铎历次行踪时,我仍然颇费踌躇。诚望发现错误的读者,有以教我。 (本文为《王铎年谱长编》前言,限于篇幅,有所节略,标题为编辑所加。) ![]() 薛龙春 著 32开 精装 繁体横排 978-7-101-14636-3 388.00元 内容简介 王铎是明末清初最重要的书法家之一,也是一个历仕明清两朝的“贰臣”,在艺术史、文化史与政治史上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谱以王铎一生行迹、交往与诗文书画活动为中心,以年月日编次,以煌煌百余万字勾勒出王铎的一生,具有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与学术研究价值。本书为《王铎年谱长编》精装版,在平装版的基础上,作者进行了大量的修订、增补,补充了主要人物的索引以及图版。全书共4册,前3册为王铎年谱长编,第4册为图版。图版全彩印刷,收录王铎作品160余幅,相当一部分为首次披露。 作者简介 薛龙春,1971年10月生,江苏高邮人。现为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于南京艺术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2006年入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流动站。2008-2009年度获美国学术团体协会(ACLS)颁发的青年学者学术奖金,任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16-17世纪中国书法篆刻史及尺牍文献等,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著有《张怀瓘书学著作考论》、《郑簠研究》、《王宠年谱》、《雅宜山色:王宠的人生与书法》、《元明书法谈丛》、《古欢:黄易与乾嘉金石时尚》等,编有《请循其本:古代书法创作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与孙晓云合作)、《飞鸿万里:华人德致白谦慎一百札(1983-2000)》等。曾获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一等奖,第三、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二等奖。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沧浪书社社员。善书法,曾多次为《中国书法》、《中国书画》、《书法》等专业杂志绍介。 目 录 ![]() (统筹:陆藜;编辑:思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