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紧接着《死在这里也不错》,马家辉快“马”加鞭,于今年七八月间连续出了两本书《明暗:源于影像的微琐絮语》和《日月:源于异域的哀乐心情》。 拿到《明暗》,我的第一反应是:想把这本书拆掉!这本影评集,如他自言,虽和《日月》同时出版,并且封面设计相若,但其实是《江湖有事》和《爱恋无声》的续集,所以我极有把三本书钉成一本书的欲念。 看得出来,马家辉十分眷恋电影院。他在自序里说:“电影院同时是我的精神和肉体的comfort zone(安全地带),舍此无他;……因此《明暗》的文字是我对comfort zone的最大致敬,把伴随电影而来的感觉切切实实地记录下来,才没辜负我与comfort zone的美好时光,戏院有恩于我,我是应该写的。”噫!大抵一个爱电影的人,首先应该爱上电影院。在家里对着电视或电脑看电影,缺少了一丝“古典”的美感。 4 《日月》也有半本该被拆走,与《死在这里也不错》合并——都是游记。 游记部分不说,《日月》的妙处在于另外一半,早年的专栏文章。这是我读过的马家辉最好的文字了。梁文道先生在序文《不安于室》里说:“马家辉的《日月》记录了他专栏生涯的开端与现在,前半部是他刚刚出道的牛刀小试。” 想当年,马家辉人在美国念书,稿子寄回香港发表,告诉香港读者在美国生活的点点滴滴,所以我觉得可以算是“留学生文学”。那时候的他钻研马克思主义,锐气十足,对各种社会不公现象批判毫不留情,完全不同于现在这个写“柔情似水”文章的中年男人。所以,若有人想全面了解马家辉,或者想认真写篇关于他的论文,我会说:一定要看《日月》。 5 某日信手翻书,忽见唐朝诗人作的《马歌》,诗曰:“此马昂然独此群,阿爷是龙飞入云。”我觉得把“马”字“歪解”成马家辉的“马”,这句诗读起来则更是妙趣横生。 在香港,马家辉算是一个很特殊的人物,有香港和台湾双重的文化背景,交友也广,脚踩文化、娱乐两界,跟娱乐圈的一帮重量级人物都混得极熟,罗大佑、林青霞等人都是他的好朋友,确实是“独此群”、“飞入云”。可以这么说,没有读过马家辉,你的阅读体验中肯定会缺少一种颜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