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民族情绪不应影响学术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光明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我最近在读几本书。一本是《国家的自我毁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作者是美国国防部前副部长,他讨论科学技术对国家的威胁——科学技术越是发展,高科技武器就更是容易得到,这样恐怖分子不仅仅是搞恐怖袭击,还会利用这些来要挟政府向他们低头。作者认为各个国家的防范措施都是以防范外敌侵略为主,对于内部的这种防范还不够。
    这本书比较特殊的地方是作者的身份,他以前还曾任军控和裁军总署的主任。作为一个军控专家,应该非常依赖科学技术和武器,但是他现在开始反思——科学技术过分发展会非常危险。他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任何一种政治诉求都是有结果、有目标的,但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目标和极限,这有一定的荒谬性。这种反思很有价值。
    《爱上布拉格》也是新出的,上海交大出版社“周末读城”系列中的一本。我刚从布拉格回来不久,所以挺感兴趣的。这书是一种文化的写法,重要的建筑,发生重大历史事件的地点等都写到了。现在很多图文书做得很烂俗,图放得太多,这本书图文比例比较适当,翻翻也蛮好。
    三联最近出的陈方正的《继承与叛逆》,是本七八十万字的厚书,正在慢慢看。它以副标题提出的“现代科学为什么出现在西方”作为纲领,对西方科学史做了通史性的描述。我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它终于不再解答“李约瑟难题”了。很多中国人总是很热衷于解答这个难题:为什么现代科学没在中国出现?我和作者的意见很一致,我一直认为“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伪问题,它的前提——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领先于西方——是不成立的。作者将西方科学发展的历史认真梳理一遍,得出现代科学出现在西方完全合理的结论,因为它的源头就在古希腊。
    将西方科学史作通史性的描述,这样的书中国学者很少写,尝试比较可贵。另外,这本书问题导向非常好,比国内那些经常讨论“李约瑟难题”的论著有意思多了。那些整天讲“李约瑟难题”的人,并不能给出任何有效的证据来证明我们是如何“遥遥领先”的,但是他们喜欢这样的前提。于是反反复复地去讨论,每讨论一次都是对这个前提的认定,因为只有认定才能继续讨论下去。这其实是一种民族情绪的反映,不是纯粹的学术研究,这种民族情绪经常会影响学术研究。
    还有一本也蛮有意思的,物理学著作,比较专门一点,叫《超越时空——通过平行宇宙、时间卷曲和第十维度的科学之旅》(1999年上海科学技术教育出版社出版)。作者是一个美籍日本物理学家,我最近因为要写相关的文章,找出来看看。平行宇宙是量子力学的概念,认为宇宙其实有很多种,甚至有无限多个宇宙,它们是平行存在的。科幻电影里的时空旅行、平行宇宙和这些都有关系。或者说,科幻电影里的这些情节都是根据物理学上比较前沿的研究演绎出来的。但本书作者不搞幻想创作,他是认真地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讨论这些问题。我因为经常写些科幻方面的文章,也做点学术性研究,觉得这种幻想的神奇力量和物理学前沿的互动关系挺有意思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