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纯粹的数学 读罢《数学恩仇录》,读者尤其是那些对数学、数学家怀有莫名崇敬的年轻学子的某些观念必定会有颠覆性的冲击——纯粹的数学和数学家并不存在。首先,数学并非纯粹的。数学史上的争论,多为意气之争,但意气之外,也让我们看到了数学知识本身的不确定性,尽管数学的确是所有科学中最接近确定性的一门学问。其次,数学家们也并非纯粹的。数学家也是人,也有感情,也有好恶,而且他们都摆脱不了人性的弱点——自私、贪婪、偏执、虚荣、嫉妒等等。这些人性弱点,渗透于科学研究之中,某些时候甚至直接影响他们的学术研究成果。 数学家在人们眼里一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聪明绝顶,却不食人间烟火,成天想些常人无法理解的东西。其实,数学家的脑瓜儿再神,但是他们也是人;即使有点古怪,那也是人的生活方式。梁玲说:“赫尔曼从数学家为维护自身学术利益或名誉等角度,阐述了他们作为人的一面,但这丝毫没有贬低、歪曲数学大师卓绝的智慧和贡献(即使提到了他们的一点瑕疵),而是能够更加准确地呈现数学家的工作与个性。” 梁玲认为,引进《数学恩仇录》除了让读者了解科学中的人性因素外,还希望这本书能引起读者的一些哲学思考:“今天的社会,对科学技术的崇拜形成一股潮流,这本身没有错,但崇拜过度,就容易偏颇。比如当前社会上各种‘科星’的塑造。塑造的结果是权威的出现,再肆意发展的恶果是压制不同声音、唯我独尊、搞小圈子,进而抑制创新,僵化机制,不利于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而对于科学圈内人而言,通过本书,应该认识到正常的学术之争与个人恩怨的意气之争,需要辨析清楚。不要把个人的意气过多掺进科学研究的过程,科学需要论争,需要正常的、公开化的和民主化的争论。这有助于学术的规范和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