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小团圆》不如不团圆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经济观察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文:郭娟   
    张爱玲本是个“冷”人,如若放在大观园里,吃 “冷香丸”的薛宝钗堪比其冷,世事洞明而隔岸观火,还得加上一个林黛玉,取其尖刻犀利、目下无尘。初读《倾城之恋》,还以为是冰淇淋风格的调情戏,虽冷犹甜,底子里依然有生命热度;后来就读出了张爱玲冷冰冰的理性,一丝不爽地计较考量,现实如何消弭了情爱的神性光芒,城倾了,才有了一点真情,可怜之至,冷酷而真实。在热烙的情事上尽显人生的荒凉,任何浪漫主义都遮蔽不了“张看”那冷静尖利的眼光。她的小说几乎篇篇如此,结集出版时她命名之曰“传奇”,这好比管“着凉”叫“热伤风”,如果不是有意促狭,那就是冷到家了。 
    把爱情小说写得那么冷,未曾想到当才女遇到才子,一见倾了情,一切就不同了。颠倒迷乱,昏热得可以。胡兰成评张爱玲,文章劈头一句“鲁迅之后有她”,直截了当把她和鲁迅比并。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是因为胡兰成“懂得”,所以张爱玲才慈悲到不在乎胡的汉奸身份和处处留情?原来才子才女的“才”有时候竟可以一叶障目。
    不过关于张、胡情事,在《小团圆》之前,都是胡兰成一个人喋喋不休。他的《今生今世》是才子书,但解不了才子的“腻”——他的欣赏张爱玲,是赏玩,把玩,是油腻腻的手折莲花,是亵玩,令人不爽。更不用提他落水文人、汪伪附逆的污秽以及他左拥右抱、小周大周的滥情。所以,当他一而再地寄书、写信,而张爱玲不搭理不回应,仿佛终于明白了,决绝地斩断情缘,端然冷肃。——然而,《小团圆》却让天下张迷明白了:这不是真的。
    在这部写于1975年的自传体小说中,张爱玲第一次书写了她的爱情故事。她深情缅邈,细细追忆,20多年前的情事,过程与细节,琐琐屑屑,真真切切,像饥饿的人对残羹冷炙亦无比珍惜,细细品味,慢慢享用,精致中有铭心刻骨的热烈——
    微风中棕榈叶的手指,沙滩上的潮水,一道蜿蜒的白线往上爬,又往后退,几乎是静止的。她要它永远继续下去,让她在这金色的永生里再沉浸一会儿。
    兽在幽暗的岩洞里的一线黄泉就饮,汩汩地用舌头卷起来。她是洞口倒挂着的蝙蝠,深山中藏匿的遗民,被侵犯了,被发现了,无助,无告的,有只动物在小口小口地啜着她的核心。暴露的恐怖揉合在难忍的愿望里:要他回来,马上回来——回到她的怀抱里,回到她眼底……
    这样纵情越轨地大胆描写性爱,在以往张爱玲小说中是罕见的,有一种豁出去了似的拼劲儿,淋漓酣畅。让人不禁揣想,在远离世人的晚年,孤寂的岁月中,她在这部小说中与胡兰成“团圆”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