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日本最喜欢去居酒屋了,喝酒的时候和一些日本人聊天,更多的是聊他们国家的历史文化,有时一聊就是几个小时都是有的。我发现,这些年有关日本的书非常流行,比如《德川家康》。德川家康的作者笔名山冈庄八,曾经被征兵到军队前线去写些东西鼓舞士气。美国占领时期他是被剥夺公职的,当时他就想被美国占领了以后日本将来如何去做,日本的精神文化该在什么地方。所以他1946年开始动手写这部书,后来在《北海道新闻》开始连载,一共连载了7000多回。这套书最后发行了1000多万册,但是一开始出的时候销售并不理想。直到快结束时才突然成为畅销书,为什么呢?当时正好是日本高速增长时期,遍地都是社长。因为那时候是靠美国发展,社长就读美国的经营书,可是读来读去看不懂,结果大家回来看《德川家康》,他的忍耐精神、决断能力,用在经营上是非常合适的。 所以说《德川家康》的成功,是因为当时有很多老板,老板读这本书,那些想做老板的也读,最后弄得女性也读。当时的版税就过亿了,而那时一个处长一个月才赚7万日元。但是按照日本的规定,6000万以上的版税,大部分交给各级政府,最后就剩下5%留给自己。所以大家说作者和他全家都在往书上贴印花税。 这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在日本历史上只是不起眼的小细节,但是它后面的社会心理很有趣。去年我们国家也流行《德川家康》,对比几十年前它在日本流行的情况,我们可以产生很多的感想。如果我们不了解这本书在日本流行的细节,那么对它在中国为什么流行起来也就未必能有正确解读。 100年前美国怎样解决腐败 《未名外国史丛书》里,有一本《美国改革的故事》。100年前美国的改革,我们今天有必要去读吗?其实这本书最重要的意图就是要从美国当时的改革历程中,去寻找美国这个社会的活力到底在什么地方,找到它的修补机制。因为任何制度任何体制都会出问题,关键看怎么修补,比如美国,现在就又出了问题嘛。 我们回头看100年前的美国,当时强调的有几个理念,一个是民间的理念,就是当时的改革运动是由民间发起的,而不是由政府推行的。第二是社会批判精神,这是美国当时的重要问题,一方面经济大发展,但同时面临的问题是道德沉沦、社会失序、社会公平理念的丢失和政治腐败。这种状况我们很熟悉,那么社会批判精神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第三个是对社会公正的追求。美国改革的过程中一个核心的理念是追求社会公正,当时的劳工问题、移民问题、童工问题、贫富分化问题、贿选等问题,都涉及经济资源的公平、财富分配的公平和政治权利平等的问题。看看当时这些往事,我们在今天是会有很多思考的。 日本是怎么打输二战的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小故事。当年日本准备跟美国开战的时候,大本营参谋将军就去跟天皇汇报说,我们要跟美国打仗了。天皇说,什么时候能把美国打败?他说大概有半年时间吧。天皇说不对吧,卢沟桥事变的时候你告诉我3个月征服中国呢,现在4年都过去了。这个将军就说,陛下你不知道,中国忒大了,他们告诉我翻过这个山头就到了重庆,我翻了一座不是,翻了一座又不是,翻了无数座山还没看见重庆在什么地方。到不了重庆,找不到国民政府打不倒蒋介石,他不投降怎么办呢。天皇跟着就说了一句,中国大,太平洋不更大吗。一下子就把老小子给噎回去了。噎回去以后,旁边的海军长官就出来打圆场。说陛下,打中国是陆军一家打的,现在我们海军和陆军合作,就能很快把美国打败了。但其实,日本二战输就输在陆海军不合作上了。不合作到什么程度?相同的武器,你的螺纹往左拧,我的就得往右拧,让你用不上。 回头看这些故事,都很有趣,但又不仅仅是有趣而已。我们了解这些往事,对于理解身边的世界是有价值的。这套《未名外国史丛书》里,这样有趣味性的故事很多,但都是以史实为基础的。 (责任编辑:admin) |